“凡一物一则、一事一宜,虽至纤至悉,皆以闲其放心、养其德性,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,即此而在矣”。所以“童蒙须知”里讲得非常的细,在待人处事接物方面看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小事,至纤至悉,这是讲的非常小的事情,但是非常的完备、周详,务必是让孩子从这些小事当中把他那个习气断掉。那我们会问,这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他能有什么习气?会有习气。这人不仅是这一生养成的习气,还有过去生中、多生多世都有习气积累下来。习气有善有恶,《三字经》里面一开头就说,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,苟不教,性乃迁”。人本来是善的,这个本来,不说人刚出生的时候那个叫本来,不是,刚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有习气了,且不说前世,就是他在娘胎里面受到的胎教也会染上习气,父母一举一动都对胎儿有影响,所以他也有习气。因此虽然他本性是本善,可是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大家的本性是一样的,可是染上的习气不同,这是后天环境给他造就的。这习相远,从根本来说,这个习气跟他本性相远离了,本性是纯净纯善的。这个本善没有善恶对待的善,这叫本善,《大学》里面讲是明德,是至善。可是习气这是受父母、环境的影响,它就有善有恶,就跟本性相远离,而这习性当中也是有善恶不同,所以就有人的不一样。在善的环境下成长的人,我们说他是好人,他有好的习气;在不善的环境里成长的人,他就会渐渐变成坏人,这也是习相远。所以古圣先贤必定是用教育把人从习气那里拉回来,所以“苟不教,性乃迁”,要让他回归本性本善,唯有靠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