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病养生

学中医不知如何入手,跟着倪海厦老师这五个步骤可学好纯正中医!

时间:2023-05-15 18:12   编辑:鸟儿飞   点击:

许多的朋友都会问,我想学中医,我想学好中医怎么学?其实我也是一路摸爬滚打,一路跌跌撞撞。始终觉得不其门而入。  
回过头才发现,根基很浅,中医的素养不够,起码根基不够厚,这个只能从中医的四大经典里面去累积,这个基础是跳不过去的就是中医的四大经典。
那四大经典怎么读呢?读的顺序是怎样的呢?我总结了倪海厦老师推荐的方法,我现在也是按着这个路在走,从新从源头学起。想学医我给大家一个建议。在有空的时候必须要读经典哈,常常要阅读这五大经典。
这五大经典就是倪海厦《人纪》里面的,  第一个呢,是《针灸》; 那第二个呢,这个是《神农本草经》:草药,中药类的。 第三个呢,是《黄帝内经》; 第四个是《伤寒》; 第五个是《金匮》。 
这五大经典你一定要熟读,比如说生理病理学呀、解剖学,这些东西减少,而增加《黄帝内经》的量,可以读得很深,每一句,逐章,然后按照逐字来研磨这个《黄帝内经》,你如果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你不懂,不了解的话,你是看不懂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的。
你如果读通了,起步你就是张仲景。然后,张仲景过去做不到的,也就是《金匮》里说到的“阴实则死”,张仲景做不到,但是你现在可以做到。这五个书有顺序。入手的时候很重要。就好像我们小孩子走第一步的时候是最重要。  
所以,第一步很重要。
第一、针灸,我给大家这个建议——从针灸入手。而不是《黄帝内经》。因为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的东西。然后所有针灸的理论就是按照《难经》里面来的。提到最多就是《难经》,所以整部的《难经》根本就是针灸嘛。
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读《难经》,从《难经》里面的,再去看针灸,看《针灸大成》,比如说《针灸聚英》,《针灸甲乙经》,都是很好的古书上面的针灸。
在针灸很强了以后,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,同时呢,五脏的所有的东西,比如说,肝是青色的,肝主东方啊什么,心脏火,南方是火啊,主赤色,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。     
十二经络本身是直接跟到脏腑有关系,所以比如我们有足厥阴肝经,足少阳胆经,足太阳膀胱经,足少阴肾经。那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,比如说肾和膀胱是表里,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表里,一个是阴,一个是阳,那有两个经络在里面。
所以脏和腑这个两个表里的时候有两条经络,一阴一阳是互相在那边扶持,互相生克,互相扶持。产生阴阳的平衡的状态之下,这就是我们的十二经络,我们必须要懂。同时呢,经络的走向很重要,可以帮助我们辨证,还有穴道的处“第次”,那个我们了解穴道,还有你在穴道上面的这个压痛点,也可以协助我们诊断。
 
病出之哪个地方,所以这个十二经络很熟的话,那你本身呢,就是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人体内脏的互动的关系。在你还没有读《黄帝内经》的时候,你已经有基础的观念。再讲你刚才提到的奇经八脉,奇经八脉我们有,冲脉、帶脉、任脉、督脉、阴维阳维、阴跷阳跷这个是合为奇经八脉。 
那十二经络就好像这个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,可是这个十二根插了……你插成个圆形的话,你系还是没有用啊,那个竹竿会倒。
 
所以旁边一定要有那个圈圈,不管那个圈圈是用竹子把它框起来,或者用铁丝框起来,这竹子一定要有,我们有方主要有这个围起来,围篱围起来。这样子的话才成为一个网,才把它寄养在里面,那,就要靠周围这些东西,才有办法十二经络固定到。 
所以就必需要有这个奇经八脉,才有十二经脉的混合我们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整体。 
第二部,学本草经。你在学《神农本草经》的时候,除了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,看古书最好,不要看现代人写的那个《本草纲目》,《药典》一样,那个记录没有用。
你如果记,专记《药典》的话,比如说《本草纲目》,里面有一百多味药提到可以治疗咳嗽。那这个,比如说这个枇杷液,哈,你可以治疗咳嗽,胖大海也是治疗咳嗽,那什么很多治疗咳嗽。        
那病人来了一个咳嗽,你把所有的咳嗽的药,什么连翘、银花,什么通通放到一起,哇,七、八十味药,你这是乱枪打鸟。你以为能打到,实际上打不到。  因为真正一个咳嗽的成因,它可能有寒热的问题。那你要把寒热驱出来,有表里的问题,你有时候要解表,有的时候要攻里。
那你不能说,那个咳嗽就是这个可以止咳化痰,你就通通就开进去。我们有寒咳,我们用的处方,跟热咳用的处方不一样,病在表造成里面的咳嗽,病在里造成的咳嗽,处方也不一样。那没有这个观念的话,你如何选取药物?
 
所以,你先不要去读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,先要读《黄帝内经》,先看《神农本草经》,看他的药性怎么写,你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。
药的描述的话,倪师讲的很简单,比如说这个药是性寒的,药是寒性的,药是苦味的,那你要记得,我们在读《神农本草经》前面有告诉大家,这个你要,甘淡渗利,辛甘发散,酸苦涌泻,如何分阴阳?这个酸苦涌泻是阴,当你写的药性呢,他就是写白芍,是味酸,那个黄连是苦味,这就你就可以分出来,这个都是阴药。  
 
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面是可以把这个阴阳分出来的哈。倪海厦:就这样想的。对,那苦味的药,我们知道入心啊,所以你知道入心的话,比如说白芍是酸味,明明苦味是入心,你开心脏的药,你就会开到黄连嘛。 
但如果说我们遇到病人是同时是因为血液,脚是冷的,血没有办法回到心脏里面,我们才会要加位酸味的药,因为酸主酸收,所以就要把黄连跟白芍开在一起。  
 
你当你药性很熟了以后,这个时候你再去看《黄帝内经》,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国传统五千年下来。所以你要读《神农本草经》,一定要读他的药性,他写的很清楚在里面。
那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面提到的,这个药物,他是俯拾可得的,到处都有。  一些历代的医家对他的注释,我个人的想法应该要去看原文。因为真正的原文是最经典的。
 
市面上所有有关于《神农本草经》的注解都可以去看,因为他一定有他的长处在那里,但最后还是要归到,看原文。
第三个你就觉得应该读《黄帝内经》。  
当你有了针灸的基础,药物的基础,这个时候你去看《黄帝内经》,你就会发觉《黄帝内经》为什么讲寒热,讲什么,你就光是你看《黄帝内经》,大家在读《黄帝内经》经典的东西,这儿都是生人的生理解剖学,病理学的时候,看起来《黄帝内经》章节很多,文字很多,在这几种书里面,算是比较厚的,原文是比较厚的。
 
那我们在看《黄帝内经》的时候,一般来说都是看文字。你看我拿到《黄帝内经》,是个拿到书在看,实际上我在读一张图,他的文字陈述是个图,你看这个图的时候,整个身体都开始动,你可以看到一个活活的人的里面身体的运转的方向。
所以诸位读《黄帝内经》的时候,看起来表面上是文字,实际上你要把他当成图在读,就好像一个唐伯虎的一个山水画,谁都画的很好,那在读图。读图的话,解释就很多啦,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画一个图,有的人看到说,这个画家在画这幅图的时候,当时心情一定是很沮丧的;这个画家在画这个图,心情是很开朗的。
 
所以因为图嘛,所以臆想的空间会比较大。可以视觉化。这个时候,你仔细去领悟这幅图,当你领悟出来后,这个图就是你的了。所以,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,什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。借由文字呢,我们要建立一个全息的图景,从这个全息图里面,自己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图景呢,去感受它。  
 
那你没有针灸的基础,没有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基础,你看《黄帝内经》,根本就是在看字,看无字天书一样,你看不懂的。但是,你有针炙很好的基础,有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基础的话,你把《黄帝内经》读得很透的话,你不用看《伤寒》《金匮》,你开出来就是桂枝汤,开出来就是麻黄汤,已经到这个阶段了。
所以,当你《黄帝内经》非常了解以后,这个时候你再去看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》,你一看就知道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子。  
 
第四部是《伤寒论》。张仲景用六经:太阳、少阳、阳明等这种方式,来陈述疾病。
这个太阳不能说只是足太阳膀胱经,或者手太阳小肠经,而是太阳是主表,太阳能够晒到的地方统统可以看到,只要你跑一圈出来,你身上被太阳晒到的地方,统统属于太阳。而不是说只限于一个经络上面,足太阳膀胱或者手太阳小肠经上面,那你太阳受病的时候,病在表。  
 
然后比如说我们太阳病,一开始有三个方子——太阳中风、太阳伤寒和太阳瘟病。 1.太阳中风的话是,我们用桂枝汤,来去风;2.太阳伤寒,伤于寒的话,是麻黄汤;3.太阳温病是葛根汤。
那你如果解表你的方法不对,没有用到经方来解表,你用一般的时方,开一些那个荆芥呀、防风啊,这种对我来说是涮牙漱口的药,那你吃下去也不会冒汗,汗也流不出来,那这种情况下解表,解不了表,没有办法把表证解掉,病就会传。  
当病一传的时候,往里传的时候,有两种可能在后面,第一个,传到阳明经,他是指腑,肠胃,他不会再进入内脏。最远的地方,就是到达阳明,到达腑。但是你另外一种病,我们讲可能就是西医讲的病毒了,那这个病毒如果某种原因没有进入阳明,跑到少阳里面去了,少阳呢,是属于介于门枢,是主开合的。
所以,身体上开合的地方,通通是归少阳那个位置。为什么我们赞成说用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的经方?因为现在看起来,我有经方可以阴断、阻止病再进。比如说你病都到了少阴,赶快阻止,不阻止它,它就进入厥阴。
那这四个阶段之后,我们所谓“六经”的,我们开的少阴症的药,有少阴症的药开在里面,可是一般的时方,里面就看不到少阴症的药。到了厥阴的话,十之八九都是死征,都成阴实了,都是死症,手足燥劳者死啊,《伤寒论》里面讲的都是很多条辨,都是哪些症状会死,里面其实已经讲了,这变成阴实了。
所以结病在太阳的话,如果一感冒我们就开始出手,我们用《伤寒论》里面六经的辨症里面太阳篇里面的药。开始入手解掉的话,根本就不会有厥阴症出现,也就是说不会有阴实的现象出现。
所以我们说:百病风之始——所有的病都是开始来自风。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,我们的这个《黄帝内经》,讲的“百病风之始”,讲的东西还是对的。
因为,开始就是《伤寒论》讲的太阳症了,所以我们在太阳症的时候就要把病情病解决掉,它就不会传经。所以,回头我刚刚讲也是,当我们看到这个病,我们才知道,刚开始就是风寒感冒。
所以,如果以我们现在的这个西医的学的角度来看,免疫系统很强的人呢,他不容易得癌症。一般来说,得了癌症就是免疫系统不行了,才会得到癌症。  西医也是这样讲,可是你的免疫系统如何增强呢?
你免疫系统查刚开始是感冒,经方有时一剂,有时候六碗水煮两碗,第二碗都不要喝,因为第一碗喝完就好了,有时三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好了。最长是隔夜就好了。 
那么快效果,那么快的恢复速度之下,这个药又不伤到正气,所谓药不伤正气,就是不会影响到你身体的抵抗力的问题,所以吃完中药以后,你不单单是感冒没了,你的抵抗力会增强很多。所以常期有感冒就吃中药来解表的,治疗感冒的人,因为抵抗力的原因,不要说癌症,感冒都不会得的。
 
“六经辨症”精华:第一层太阳病,这个六经辨症我们不能用太阳经,足太阳膀胱经或者是手太阳小肠经,太阳症的时候代表病在表,病在表的时候有几种症状可以知道病在表,比如说太阳伤寒,我们无汗,全身肌肉酸痛,骨节酸痛,为什么要强调无汗?
 
因为你毛孔闭锁到了,因为毛孔都在皮肤表面,当你毛孔闭锁掉了,不能流汗了,结果很多的汗液走不出来,要走皮肤哦,本来应该走毛孔出来,没有办法出来,结果回流,水会滞留在身上肌肉上面,就是肌肉酸痛了;  如果到了骨节,没法运行,骨节就酸痛了。所以病人无汗恶寒,怕冷啊,因为很多的水没有办法汽化。
当你水没办法汽化的时候,停在肌肉里面的话,变成寒水,就是冷水,冷水的话在肌肉里面、在关节上就是恶寒怕冷,这种是表证。还有一些,另外一种表证呢,比如说在佛罗里达那么热的地方,我都看到病人有恶寒的现象。我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的感冒,这种感冒病毒会造成这个症状,而不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造成这种症状。  
太阳中风症状就是桂枝汤,它的症状是有汗,恶风。就是风吹到你,你感觉到:哎呀,风吹到很难过,想躲开的这种感觉,就叫恶风。
那桂枝汤会有表证,会有流些汗出来,这个汗不是你因为运动而流出来,而是你会有一点点出汗的现象,这个时候我们用桂枝汤,这种症状呢,可能是另外一种感冒病毒造成你这种现象。第三个就是太阳温病。张仲景有除温病的方子,讲的就是葛根汤。
这个小朋友最多,小孩子冬天呢在外面玩呢,或者是夏天在外面玩,玩的时候跑了全身都是汗,这个时候受到风寒,或者是在流汗呢,还要跳到水里面去,结果受到风寒,病人在得到感冒的时候是津液丧失的状态之下得到感冒。
所以他是身体里面温热,太热了,流汗,这个时候得到感冒,这个所有的水锁在项背的地方,那这个时候我们用葛根汤来把它发掉。那这些都是属于太阳表证的症状。  
 
太阳表证就是说,在最表层出现的身体状况的,第一层防御系统,受到侵害了。  第二层、阳明病,第二层,就是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进入阳明,一种是进入少阳。进入阳明的话,引起肠胃的不适,甚至会便秘,有的人会下痢,有的人胃口没有,有的人拉肚子。
所以呢,我们有些像承气汤,大承气、小承气呀,调胃承气呀,有些泻心汤,那五个泻心汤,啊,都可以治疗肠胃的问题。
那,但是病如果进到阳明的话,就是没有死证,这是肠胃的问题。那进入少阳的时候,比如你全身开阖的地方,每一个月月经来,那你一个月到了以后,这个奶水会进入到子宫里面,那子宫就开合,打开来,最后月经就从阴部就排出来,这是开合嘛。
所以任何地方都有开合,那当你这个病毒在病跑到少阳里面的时候,病人产生的现象就是往来寒热,就忽冷忽热的现象,而且兼带有恶心的现象。
 
如果你往来寒热,忽冷忽热但是没有恶心,你病还在太阳。病还在太阳,那如果说你有恶心的现象,往来寒热的现象,这个病就走到少阳了。这个寒水呢,水停在表面上,肌肉能造成痛,那病进入少阳的时候,这个水就跑到三焦系统里面,三焦就是我们的淋巴系统,我们的脏腑之间有肥油,而我们的淋巴系统都属于三焦。
那两肋之间是很大的一个交汇的地方,所以你常常听到人家脂肪肝,因为这里脂肪很多,这都是属于三焦。当你水聚集到两肋中间的时候,这个水会把胃包住,会给胃压力,那胃的蠕动受到压力的话,就吃不下东西,就恶心。
有的时候,太阳表证的时候,病在表,但病人体力很好,他不会受到真正像出现麻黄汤证或是桂枝汤证,他出现忽冷忽热,他体力很好,他赢了,排出汗来,他就觉得热了。他输了,那个病毒要侵回来,他就觉得冷了。
那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是桂枝麻黄各半汤,各加一半,或者是桂枝和麻黄一,寒比较多,热比较少我们桂枝和麻黄一,有时候是桂枝一麻黄二,或者桂枝麻黄各半汤,就看他的寒证的多少。
但是往来寒热的现象,只要进入少阳一定会出现恶心的现象。  就是所谓的就是从太阳到,分配到少阳或者阳明啊。那如果都没有拦住,前面三个防御系统都没拦住,到第四个防御系统。
就是进入我们的内脏了,这个时候就要很小心的处理了。第四层、三阴病  三阴病是比较入里的病症了,分三个层次:太阴、少阴、厥阴。
太阴,刚开始进入皮肤的话,你可能胃口不好,或者是常常咳嗽,平常没事就咳嗽,睡眠就会有点影响了,那这个腹部会比较大,那里面湿会比较盛一点。
那这个时候病人呢,那病人比较容易疲劳、倦怠,脾主四肢、主肌肉嘛,那以前可以步行、可以登山,现在觉得四肢肌肉比较厉害,人就比较懒了。  
少阴,这个时候或者呼吸比较不好,或者是慢性的咳嗽,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动手了。那如果说在这个时候动手,我们处方很多。在太阳没好的话,进入少阴,少阴最明显的症状呢,就是“但欲寐”,所谓“但欲寐”就是睡不够,一天睡了十二个小时起来还是很累,随时都想睡觉,这个最明显。
有的人呢,大便就延后了,比如说我们看少阴证,少阴证的时候小便是白的,因为里面是寒症,小便是白的;同样是便秘,小便是黄的,所以小便是黄的我们知道是病在腹,就是在阳明症,那我们就会处方前问病人小便,比如说一个人便秘,我们不用摸他的脉,我们就说,你小便什么颜色?
黄色、深黄色,我们就知道他是承气汤,病在阳明。如果小便是白色的,便秘,我们知道病在少阴。少阴就是寒嘛,里面没有东西、没有蠕动。所以阳明症,我们可以知道是肠胃里面,津液干掉了,很热,所以小便是黄的,因为津液没了嘛,太热,就好像你汤煮过一个小时和跟煮五个小时,汤的浓稠度就不一样。  
 
那少阴症呢,他是没有蠕动,小肠大肠没有蠕动,根本停在那边,所以东西累积在里面,根本没有动,没有热能,所以小便出来,清白的。你从小便的颜色你就可以知道,你到底是用少阴症的处方,还是用阳明症的处方,这时候就可以治疗病。所以,你一定要了解身体的结构,这样你才有办法正确地开处方。  
厥阴,那厥阳进去的话,寒热就分明了,正常人呢,常年感觉到头面身体是冷的,手脚是热的,上面是寒的,下面是热的,那,不正常的人呢?他上面是热的,下面是冷的。脚又冷,那满脸暗疮。  
上面是热的,这就是厥阴症,寒热很区明,这就病在厥阴。所以,你如果症状非常了解,你辩证正确的话,你诊断怎么会错误呢?那你诊断不会错误的话,那你从这个药性,比如说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药。一看,我们知道,去热药,最好的药在《本草纲目》里面用的是石膏;那去寒的药最好的是泡附子。  
那石膏跟附子,在一般医生来说的话,想到个石膏跟附子,一个是寒一个是热,两个是极端相反的,对不对?那我们经方不是这样想啊,一个是阳药,附子也是阳药,附子从田里面拿出来的时候,切开来看,里面跟水梨一样,是白色的。
所以,附子跟石膏是可以用在一个处方里面的。用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煮完它,六碗水煮两碗呢,煮完的时候,我们医生是希望石膏到肺上面去,到上身去,把它们的热去掉,附子把下面的寒去掉。  
病人在喝药的时候,上面是热的,你这喝热汤下去,一喝就吐掉,因为热碰到热嘛,药不会那么听话的,所以我们就很技巧地告诉病人,煮完这个汤药,你这个汤药必须要等到很冷的时候再喝,冷的时候你病人拿起来喝的时候,上焦是热的,以为喝到是冷的,到了胃里面去以后,发觉到里面有附子,已经太慢了,结果石膏就往上走,附子就往下焦走,一次下去,寒热一起去。  
《金匮》是从《伤寒杂病论》里面“杂病”那部分切出来,《金匮》这个和《伤寒》有什么区别?  看《伤寒论》的时候,就是一个整体。
一个疾病的演变,那《金匮》的是所谓《杂病论》分开来分章。这一篇专门讨论心脏病,这一篇专门讨论肺病,这一篇专门讨论肾脏病,这一篇专门讨论水肿。这一篇专门讨论风湿关节炎。它把它杂病分开来了。《伤寒》只是整体的。
看病好像一个很有序列的一个过程,它非常有系统。所以张仲景真的是“医圣”。它整体化解决以后,同时后面《金匮》来了就是《杂病》,所有的病统统列在里面。
他把它分章分节,后面有妇科,妇人科,那妇人科里面又分成产前,还有不孕症呢,还有产后,还有更年期怎么处理,还有产中怀孕的10个月怎么处理,怀孕的10个月中间要有恶心呢,呕吐啊,妊娠怀孕的糖尿病啊,怀孕的时候使人这种小便不利啊,它通通有方子。有那么详细的东西,张仲景能够整理出来,你说他是不是“医圣”?  
但是你如果没有先通彻的了解《针灸》,没有透彻的了解《神农本草经》,没有透彻的了解《黄帝内经》,你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没有办法读通。你不能说我不要,我就要研究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,你不会用药,你没有办法透彻地了解,甚至于是加减你都会有问题。
总之,如果对于一个初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,中医太庞大了,无从下手,又没有一个好的师傅带的话。我推荐大家用倪海厦老师的方法,一步一步往下走,不出三年,中医肯定学好,而且是针药都能通达,临床双管齐下。而且学得是纯正的经典中医,中医大学的学生估计都没你自学的水平高。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