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子曰。师摰之始。关睢之乱。洋洋乎。盈耳哉。】
「师挚」,是指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,这个师是太师,他的名字叫挚,叫师挚。「关雎」,是我们很熟悉的《诗经.周南篇》第一首,「关雎」是「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,这是讚叹文王后妃之德。周文王的后妃太姒,妇德非常的美好,她在天下为文王广求淑女,辅佐文王治理国政,没有嫉妒心,这是后妃之德,完全没有私心,这是圣人。『师挚之始』是开始,『关雎之乱』这个乱字,根据先儒的解释,它是当合乐来讲,这个乱是「合乐」这两个字。《朱子集注》讲这个乱,是「乐之卒章也」,卒章是最后这个乐章。最后的乐章往往是所有的乐器和我们的歌唱要合在一起,合奏,这大合奏、大合唱就是讲乱的意思。在典礼当中,尤其我们看到一些音乐会,往往最后的那个项目是大合奏,推向高潮。所以「关雎之乱」,就是讲最后的乐章,是合奏。根据《周礼》里面讲,凡是大的祭祀,或者重要的典礼,在开始的时候,都是由乐师,太师师挚率领那些专学音乐的盲人,他们登堂唱歌,这是开始;典礼完成的时候,歌笙,这些吹笙(笙是一种乐器),唱歌和各种乐器,全部进行合奏,就叫合乐。所奏的乐谱,一般都是《诗经》里面的,像「关雎」、「葛覃」、「卷耳」等等,总共,「周南」有三篇,「召南」有三篇。所以「关雎之乱」的意思是讲,在最后乐章当中大合奏,用「关雎」等这些《诗经》里的乐谱。这是讲「师挚之始,关雎之乱」,是这个讲法。
孔子说他听这个演奏会,听到师挚奏乐,从师挚率领盲人登堂唱歌开始,自始至终,到最后大合奏,以「关雎」等《诗经》的词谱来结束,自始至终都是觉得非常的美,『洋洋乎,盈耳哉』,这是讚叹,讚叹这个音乐乐章之美。根据郑康成「郑注」所说,「洋洋盈耳,听而美之」,这是孔子讚叹这个乐章之美。孔子是个音乐家,他很会鑑赏音乐,自己也很会弹奏。他曾经在齐国闻韶乐,学习韶乐,三月不知肉味,真正是如痴如醉。所以他很会鑑赏音乐,他这章《论语》是表达他对于鲁国音乐太师师挚这种演奏的讚叹。
我们知道乐可以养心、礼用以治身,所以孔子非常推崇礼乐。用礼治身、用乐治心,使国民能够所行合礼,而以乐调性情,能够和谐快乐。音乐,真正美的音乐,确实是美不胜收,确实可以调冶性情,甚至修养我们的性德。这是在艺术上,需要真正朝这个方向去追求,不应该只追求那种庸俗的音乐,好的音乐可以让人灵性提升。所以孔子讲这章,也是在提倡美善的艺术,不要有邪思的这些艺术,这是国家治乱的一个根本。艺术教育,艺术就是教育,好的艺术可以把人民教好;如果是宣扬杀盗淫妄、色情暴力、邪思邪见的这些艺术节目,就会把社会搞乱。下面我们来看第十六章。
【子曰。狂而不直。侗而不愿。悾悾而不信。吾不知之矣。】
孔子讲『狂而不直』,这个狂属于正直,但是正直里很豪爽,这个直是心中没有隐私,这样的直才是可取的,能对十目所视、十手所指,而不会有丝毫的愧意,就是「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」,这就是直,这样的狂者可取。如果狂而不直,这种人心地邪曲,必定会危害人群,这是第一种。第二种,『侗而不愿』,侗就是讲愚笨的意思,愿是谨慎,所谓「谨愿之士」,愿是谨慎。「侗而愿」是好的,如果是愚笨的人,但是他能够谨慎,譬如说他担任一个看门的工作,他能够小心看守,没有失职,虽然不能委以大任,至少他能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,那也很好。可是「侗而不愿」就麻烦了,又愚笨,还好自用,不谨慎,那就会坏事。第三,『悾悾而不信』,悾悾是讲诚恳的样子、老实的样子这种人,老实人肯定会讲老实话,他会有信用。如果是看起来老实,但实际上讲话不守信用,欺诈,那不就是觉得很可怪?
这三种人都是反常情者,很难教化。所以孔子讲,『吾不知之矣』,我不知道对他们该怎麽办了。语气是讲得很温和,但是点得也是很厉害,点到为止,希望这三种人好好的检点、改过自新。对这三种人,我们也不能够去批评、去毁骂。就是前面讲到的,「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」,如果是他不仁,这三种就是不仁,假如他不仁,我们还要去憎恶他、毁谤他、批评他,这太过分了,就会导致他们作乱。所以孔子在这里点他们也点得很温和,说「吾不知之矣」,我也不知道该怎麽对待他们了。
蕅益大师在这里注解中讲到,「大家要自己简点,勿堕此等坑堑」,这个是正确的态度。夫子讲这三句话,我们不要看这是点别人的,跟自己无关,这样的学习你得不到益处。重要的是自己检点一下自己,看看我有没有这三条。会不会我好像表面看起来很直狂,但是心地有邪曲?什麽是邪曲?自私自利,这个邪狂。好像豪爽的样子,装出来的,不是真的,不是率性而为的,而是造作出来的,这就不对了。愚笨没关係,只要老实、谨慎,也能过得去,千万不可自用,自以为是。看起来自己好像很老实,那是装出来的老实,实际上内心欺诈。这都是当戒的,自己检点,不要堕到了这个坑堑里头,因为掉到这里头,心地已经不正直、已经邪曲了,这可以说是难以救药。一个人只要有真诚,能够救,再多的毛病缺点,还能救;倘若真诚都没有了,这就是「吾不知之矣」,就没办法了。所以最重要是反求诸己,检点自己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做一个真诚的人,做一个正直的人,做一个谨慎的人,做一个守信的人,这所谓忠信,这是夫子之道。
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《论语》就先讲到此地,今天晚上我们继续再跟大家学习。有讲得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文章摘自:《细讲论语》作者:钟茂森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