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孔子曰。君子有三戒。少之时。血气未定。

时间:2024-01-09 14:59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孔子曰。君子有三戒。少之时。血气未定。戒之在色。及其壮也。血气方刚。戒之在斗。及其老也。血气既衰。戒之在得。】
 
这里孔老夫子给我们讲『君子有三戒』,这个戒是要戒除的、要防范的,这三戒是依人生从小到老三个时期而说,少之时、壮之时、还有老之时,这三个时期。虽然说三个时期,不是说这三个时期当中每一个时期只戒一桩事,不是这意思;每一个时期都要把这三桩事戒除,但是每一个时期因为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,哪一个毛病会比较突出,所以孔老夫子就特别就那个毛病来讲。
 
首先『少之时』,就是少年的时候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刚刚进入青春期这种孩子。女孩子十二、三岁,男孩子十三、四岁,这是少年开始了,一直到三十岁前,这都属于少年之时。到三十岁就可以说是壮年。少年的时候,『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』。按照中医的角度来讲,血气,血属于阴,气属于阳,《黄帝内经》讲阴阳。人的身体要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,所以阴血和阳气在身体中流行,让它能够通顺,没有阻碍,这样能够维持好身体的生存健康。少年的体内血气还没有充实,就是发育还没有完全,所以孔子特别提醒我们要戒色情之欲。这个色是男女之色,因为色欲最损耗血气。一般来讲男子要养精为主,女子要养血为主。如果男子精亏了,女子血亏了,这都是百病之源。可能年轻的时候不太觉得,上了中年以后,这些毛病统统都会出现。这些中年以后的毛病,往往都是年少的时候不懂事造成的。而所谓损耗身体最大的就是色欲,可以说是一切疾病的根源。如果在少年的时候就不注意,年纪还很小就纵欲,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全,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很重的疾病,甚至会夭折,所以要戒之在色。
 
在古代按照礼法,这个礼,男子是三十而娶,女子二十而嫁,这都有戒色的意思。男子到三十岁,他的整个血气都已经发育很完全了,这个时候再娶太太。女孩子二十岁以后才嫁,太早了真的会伤害身体。现在我们看到由于社会种种的污染,年轻的男女就纵欲,非常普遍。我看到有不少的这些调查报告,说女孩子中学堕胎的都很多。要知道堕一次胎,对身体的损耗不知有多大。好像看到一个报导,一个十六岁的中学女孩已经好像是第十几次堕胎,这身体基本上就完了。我们看到丁嘉丽老师去年四月份来香港,在我们协会给我们讲述她学习传统文化的忏悔分享,就说到,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不懂事。丁嘉丽真是非常的难得,着名的演员,但是她能够这样来深刻的剖析自己,给我们来讲解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的害处,所以我们真的非常佩服她。她就说,自己因为曾经堕过胎,还不止一次。有一次堕胎之后受寒了,在外面拍戏,在雪地里面受寒,刚堕完胎就在雪地里工作,觉得肚子非常的疼,但是那个地方又偏僻,找不到大医院。后来到了大医院去一检查,医生告诉她已经是慢性盆腔炎,只能是一生带着它,一着凉就会肚子很痛。这也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血的教训,很多妇科疾病往往都是跟纵欲、跟堕胎有关联。
 
男子当然也是如此,我们听到彭鑫博士给我们的讲解,色欲对身体的危害,真是触目惊心。他跟我们讲,他有一位病人,三十二岁的年轻企业家,事业做得很好、很大,很有福报。但是就是欲望太强,所以找情人,搞到肾亏。去彭鑫博士那里给他号脉检查,彭大夫就告诉他说,你因为房事太过,已经损了肾精,肝肾不足。中医上讲肝肾不足就是肾气不足。肾气不足有什麽表现?小便比较频,一个晚上都得好几次起来小便,这是男子肾亏的表现。还有一个是什麽?走路那个脚底好像踩在棉花上,软绵绵的不着力。另外精神头就差,脑子不太好使,很容易疲倦。为什麽?因为肾主髓、主脑。中医上讲的肾,它那个肾气可以滋养骨髓,如果肾亏了,骨髓也亏,脑髓也亏,所以脑筋就不那麽好使,而且很容易疲倦。结果彭大夫就劝他,「你要赶快戒除这个,至少一年要断欲,否则的话可能会引发中风」。因为中风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肾气亏空。本来中风是晚年才会容易得的,三十二岁怎麽可能得中风?他不信,不相信彭大夫的忠告。他说他也是没办法戒,戒不了。结果还是依然故我的纵欲,结果一年之后真的得了中风,嘴角都歪斜了,说话说不成串,手脚都不能正常的运动,只能坐轮椅。事业是一落千丈,所赚得的钱只能是给他做医药费了。他是住院,每天他家的佣人用轮椅推着他出来晒晒太阳。你看三十多岁,身体就这样亏空掉了。
 
我们还看到陈大惠老师在各地带着汇报团去做汇报的时候,还打出这些照片给我们看,纵欲的果报。很多是因为亏空了血气,所以下肢血气不流通,到最后脚就开始烂,这叫坏疽,烂到最后要截肢。这都是色欲的问题。所以古德讲的,真的「色字头上一把刀」,「万恶淫为首」,一点没错。唐朝吕洞宾有一首诗就讲,「二八佳人体似酥,腰间仗剑斩愚夫。虽然不见人头落,暗里催人骨髓枯」。这个讲得非常的形象,二八佳人,二八十六岁,女孩子很漂亮、很诱惑人,男人要是把持不住,没有定力,放荡自己,没想到这个是杀人都不见血的刀,色字头上的刀,虽然不见人头落,暗里催人骨髓枯。为什麽骨髓枯?因为肾亏了,肾亏了之后骨髓就枯,因为肾主髓。甚至到最后就夭折了。
 
所以古圣先贤都常常叮嘱我们要戒色欲,儒家如此,道家也是如此。你看《太上感应篇》上提醒我们,不要「见他色美,起心私之」,连念头都不能动。这一动念头,实际上这种欲念本身就已经在伤害血气。不仅说要戒之,在事上要戒,连心上也要戒,欲念一起,人的阳气就开始亏。所以一个人如果淫心特重,你看他满脸都是阴气,没有阳气,像个鬼一样,鬼是阴气,满脸是灰黄灰黄色,没有精神头。那些淫欲心澹的人,他的心志清明,容光焕发,精神头很好。曾经我们看到历史上记述有一个长者,他到了八、九十岁仍然是精神焕发,面貌光泽就像年轻人一样。就有一些当朝的官员向他请教说,「您老人家为什麽能够到这麽大年纪了还不显得有老气,还这麽青春常驻,有什麽祕诀吗?」这老人家笑而不答。问了好几次,终于告诉他说,「我从三十岁开始就吃独睡丸,吃到现在」。什麽叫独睡丸?就是你自己一个人睡,这叫独睡丸,这是最好的滋补,所以到老还是这麽样的精神矍铄。
 
你看我们师父上人,你就能看到现前的例子。老人家是三十多岁出家,他一生没有结婚,非常的清净,就是钻研佛法。今年八十五高龄,周游列国,没有看到他说他累。那个精神、体力,说老实话,许多年轻人都赶不上。你跟他比试比试,你的耐力都不如他。我们就曾经比试过,在去年,去年他老人家八十四岁,曾经带领马来西亚五大宗教的领袖代表团,到义大利的罗马访问梵蒂冈,访问教皇,去做宗教联谊的工作。当时我也有幸参加。结果我们从马来西亚起飞,到泰国曼谷转机,是晚上深夜的飞机,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到,当地时间六点半到。这是非常的劳累,这个飞行,大家已经觉得很疲倦了。结果当地的导游又特别的热情,我们下了飞机就要带领我们去参观梵蒂冈的那些大教堂。结果我们连早餐都没吃,行李都带着,然后就去参观大教堂。大教堂又特别的大,走起来那是基本上一整天下来都可以说走不完。我们从六点半下飞机就开始参观,一直参观到下午四点钟,都没吃饭。最后实在不行了,有人提出来,「我们能不能休息一下?」晚上在飞机上也没怎麽睡,然后又走了差不多一整天,实在是累得受不了,我们师父老人家也是陪着一起走。结果大家都累得要命,就看到老人家还是那麽样的怡然自得,拿着把扇子摇啊摇,没看到他累的样子。结果让其他宗教的长老们都佩服得不得了,因为整个团里面的长老,我们老恩师岁数是最大的,但是他又是看起来是最年轻、精神头最好的。所以我们真的是自叹不如。
 
所以孔夫子在这里教我们戒之在色,其实除了色以外,还有任何的欲望都包括在内。不仅是少年之时要戒,一生都要戒,一般讲五欲,所谓财色名食睡,这五欲都要戒。欲望愈澹愈好,纵然你不能够完全断除,也要降到最低,这是永葆青春的祕诀。这是讲少年之时要戒的,当然壮年、老年都得戒,不是说光是少年要戒,中老年就不戒,不是这意思。但是少年这个问题最突出,一进入青春期了,好奇心就增长,特别现在社会这麽污染,年轻人也是很可怜。所以这就需要有正面的引导和教育,让他们最好少看电视、少上网,电视里头、网路里头那些污染的内容确实也很多。让他们提起学圣学贤的兴趣和爱好,要立志做圣人,要做君子,要胸怀天下,不要为这些男女之间的情欲所纠缠。所以鼓励年轻人要立大志,这个重要,让他们能够有自己防范过失的能力,就是免疫力。如果心无大志的人,往往他就会跟着自己的情欲走,少年的时候不注意,把身体弄坏了,基本上这一生就废了。特别是肾乃先天之本,这先天之本给损坏之后,他这一生智力就会衰,智力衰了,他做什麽事业都很难成就。真的提醒年轻人,更要提醒这些父母们,要格外留心注意。
 
圣贤教育要大力的去提倡,实在讲圣贤教育从什麽时候开始最好?从母亲怀胎的时候就要开始。如果是胎教没有注意,往往孩子在娘胎里面就已经受到了污染。我母亲曾经认识一个朋友,这是一个女性,她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,这个孩子是个女孩,上小学二年级就会给男孩子写纸条说「我爱你」,你看这麻不麻烦?父母为此也很苦恼。这孩子从哪学的?我妈妈说,这一定是从电视里学的。她说,电视她也没怎麽看电视。我妈妈问,是不是做母亲的在怀孕的时候比较爱看这些卿卿我我的电视?这母亲突然醒悟了,确实,怀孕的时候没事,休假在家,就成天看电视,看的都是那些所谓的爱情片。结果那孩子,你看胎教都是给她教这些,所以这一生出来可不就会了?不用人教,无师自通。所以妳给他胎教教什麽内容,就决定他后天整个基调。所以要给他奠定最好的基础,胎教的时候最好是什麽?天天读《弟子规》,天天读《论语》,天天读儒释道的经典,或者是看讲经,确确实实非常的管用。我这麽多年,凡是遇到怀孕的女子,她来请教我,我就告诉她,妳回去好好的读《地藏经》,好好的听蔡礼旭老师的《弟子规》,先给这个胎儿胎教。结果孩子生下来之后,这个母亲又回来看我的时候,跟我讲,这孩子真的很奇妙,如果他哭闹的时候(孩子本身也很好养,很听话,偶然有哭闹的时候),给他放个《地藏经》的光盘,他就不哭不闹了;或者是放放蔡老师的光盘,他也不哭不闹了。你看这胎教使然,他看到这个他就自然有那种兴趣,他喜欢学习圣贤文化,母亲胎教做得这个基础。后来也有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跑来跟我讲,说很希望将来她生的这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,「就跟锺老师您学习」。我说那得看有没有缘分。她说,「一定会有缘分的,我现在每天都看您的光盘,让我肚子里的孩子也感受,听您的法」。这个就是很聪明的母亲。所以少年之时戒之在色,它的远因是在母亲胎教里就要种下,母亲自己就要戒除。孩子出生之后三岁之内,都是要非常注重对他的保护,保护他的清净心,那些污染一定不能让他接触。父母给他做最好的样子,夫妻之间都相敬如宾,家庭营造和谐的氛围,让这个孩子的性情就得以养得非常纯正,将来必定是君子,好好的教育他,能够成圣成贤。
 
下面一句,『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』。到了壮年,这是指三十岁以后称为壮年,血气已经刚强起来。刚强的表现是什麽?就会好斗、好争、不肯服输、不肯让人、不能低头、不堪受侮辱。广东话说,忍不下那口气,就是他不能忍那个气。一朝之忿他不能忍,就会与人争斗,这一斗必定就会招致凶祸。所以孔老夫子在这里提醒壮年之人,戒之在斗。戒斗,当然最重要的首先戒争,争斗,因为争才会有斗。戒争怎麽戒?修礼让,学礼、学让,这个是通过学习圣贤教育才能够得到。所以从小到大、到中年,都需要不断的学习,把自己的注意力、精神都用在圣贤文化的学习上,都用在自己正当的事业的奋斗上,不要跟这些人过不去,尽量的要谦让。你看孔老夫子五德,温良恭俭让。温是温和,良是善良,恭是恭敬,俭是节俭,让是礼让,这是圣人之德。
 
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社会,争斗好像是愈来愈厉害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,族群与族群之间的争斗,宗教与宗教之间,人与人之间,政党之间,等等,你看都是有争斗,很少听说有礼让的。现在好像把礼让都看作是懦弱的表现,整个世界观、价值观都被扭曲了。这是什麽?是西方教育蔓延,腐蚀了全世界人的头脑。东方人都是讲让,西方的所谓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面,要争,竞争。你看孩子从小就培养他竞争意识,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。那你要知道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。所以你看,大国看到谁不顺眼了,就出兵打它,打完之后就没事了。霸权主义,这种意识怎麽来的?从小就培养竞争意识。全错了!现在战争那是没有什麽输赢的,你看看美国打伊拉克,你说谁输了,谁赢了?我看没有什麽输赢,两个都输了,而且美国输得更惨。人、财物,伤亡损失非常严重,输得惨了。而且自己声名也都损害了,威信被破坏,哪有什麽赢?战争那真是只有同归于尽。尤其是现代的战争,那不是常规战争,如果是动用什麽原子弹、生化武器,那是大家全都一起死。现在的原子弹,你看美国好像听说有七千个核弹头,每一个核弹头的威力都超过在二战时期长崎、广岛那两个原子弹的威力,超过一百倍。所以这七千个弹头,就可以把地球毁灭不知多少次了。现在还要发展军事,大家都进行军事竞赛,最后搞到什麽?你的核弹头可以把地球毁灭一百次,我的核弹头能够把地球毁灭一次,这两个打起来,就够了,同归于尽。这里头没有什麽强弱,也不会有输赢,就是一起毁灭。
 
尤其是现在这些年轻人,你看他很喜欢上网玩杀人游戏,杀人游戏都是最热门的。孩子把杀人当游戏,觉得这很好玩,他长大之后,他就能用真刀真枪去杀人,他认为是游戏。所以现在我们常常看到报导,忽然之间就有人拿着枪到处乱扫射,特别是美国。我听说日本也常常有这种报导,孩子就会开着大卡车横冲直撞,撞死了几十个人。问他你为什麽这麽做?好玩!他就觉得好玩,因为他从小就玩这个长大的。等到他再长大一点,他有了科技知识,他去做原子弹的导控中心的主任,好了,他认为发射原子弹也是挺好玩,那就毁灭世界了。所以最好是什麽?现在赶紧把核弹头都销毁掉,别留给他们,留给他们,将来大家都是同归于尽。所以戒斗,戒斗这种心一定是从小就得开始戒,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。这里孔子说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,因为壮年是最容易好勇斗狠,所以特别要戒,但是少年就要防范。说老实话,胎教就得防范,如果是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喜欢看暴力色情的这些片子,行了,她那孩子长大肯定就干这些事情。
 
我们再看下一句,『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』。这是讲到了老年,老年在《礼记.曲礼》上讲是指七十。「七十曰老,而传」。传,就是要把事情交代出去了。人生七十古来稀,到七十岁就不能再有什麽牵挂了,遗嘱都得立好,准备求往生。其实求往生的事是愈早愈好,像我妈妈五十五岁就把遗嘱立好,这都是慎终。到老的时候,为什麽说血气衰了,戒之在得?这个得,解释为贪求,贪得无厌的那个得。因为老人家血气衰了之后体力不济,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辉煌过,事业有成;或者是他没有这麽辉煌的事业,他总觉得可能还不够,到老的时候他都有贪求的心理,贪求、嗜功,希望有所得。但是身体又不能适应,想办的事,心有余而力不足,要办又办不好,但是又放不下,就要戒除这种心理。
 
我有一位亲戚,今年应该是七十一了,心脏不太好。但是他老人家又很喜欢做事,从前他也是做过处长,算是一个官,也比较喜欢管事。结果退了休之后,还「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」,还不甘心,还要继续做事。身体还行,还可以做一点,当然也不是做什麽不好的事,都是工作上的事。譬如说他继续挣钱,挣外快;或者是他会想做一点帮助弘扬传统文化的这种事情,当然也是好事。但是问题在于什麽?因为身体体力不支,常常因为体力不够就烦恼。他自己因为曾经做过处长,他品位还是挺高的,要求挺高。所以要做的事情都要求质量,要求水平,但是自己体力又不够,又达不到自己的标准,就因此会烦恼,一烦恼又加重了心脏病。所以确确实实到了老年,尽量就要少做事为好,少做事多念佛。六十岁以上的人就得办往生大事,其他都得放下。这是到了老年,戒之在得。不管是好事坏事,坏事是不能做了,好事呢?好事也都要量力而行,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承当。一承当了,做不好反而误了自己的慧命。所以孔老夫子都是很懂得健康养生之道,提醒我们要注意。
 
《雪公讲要》里头引了翟灏的《四书考异》。翟灏是清朝人,干隆年间进士,他有个《四书考异》,这里头讲,《淮南.诠言训》里面说,「凡人之性,少则猖狂,壮则强暴,老则好利,本于此章」。《淮南.诠言训》里头的话,它的根据就是此章《论语》。凡人之性,人的性情,这个性情是习性,不是本性,本性是本善的,没有这些不好的因素,这些是讲习性。少年的习性张狂,就是心浮气躁,另外,欲念很容易发生,自己自制能力就比较弱。壮则强暴,到了三十以后,强暴的习性就比较厉害,我们说比较刚强、比较强势,控制欲、佔有欲、执着特别强,所以很容易跟人家斗,很容易跟人对立冲突。这个时候身体又是最强壮的时候,他的势头也很强,所以也就很喜欢跟人斗争。老则好利,到老年的时候贪婪的心就愈来愈重,愈来愈喜欢利养,放不下身体、放不下对于人事物佔有的欲望、有所得的欲望。这个话确实跟本章《论语》是相应的。
 
学圣学贤没有别的,就是将这些不好的习性戒除,回归本有的、本善的本性。所以在每一个年龄段,我们要尤其注意那个最容易发生的问题,当然要兼顾其余。每个人的习性各有不同,每个人的欲望也各有不同,都是要知道自己,要有自知之明。然后要克服自己最难克服的烦恼,而且要克就得从难克处克将去。譬如说有的人很贪财、很吝啬,这是他最大的特点,那就得要从这个开始克。怎麽克?学布施,多布施,把自己贪吝之心断除。
 
有的人好色,好色就要好好修养心性,多读圣贤书,尤其是因果。我推荐大家可以看周安士先生的《欲海回狂》这部书,这部书是《安士全书》里面的第三部分,专门是讲戒淫的,非常的好。民国印光大师将《安士全书》称讚为「善世第一奇书」,要挽救世道人心,这是第一奇书,最好的。我记得我在讲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的时候,就是用的《安士全书》上半部,它上半部是专门详解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。下半部包括三卷,第一卷是《万善先资》,教戒杀;第二卷《欲海回狂》,教戒淫;第三卷《西归直指》,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,这很圆满。我讲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讲得很详细,讲了一百小时。这篇文章不长,只有五百多个字,我讲了一百个小时。其中讲戒淫的就专门有一集,两个小时,大家都可以拿来参考。还有讲《朱子治家格言》里面也特别讲到戒淫的,差不多也是讲两个小时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里面特别有一句格言,就是「见色而起淫心,报在妻女」这句,讲戒色。有的人好名,那就要学谦卑。好名的人通常都比较骄傲,都比较高调,要低调、要谦卑。有的人好吃,好吃的人有少年、有中年、有老年,都有,要节制饮食。尤其是老年人,如果饮食不节制,身体又不能消化,那三寸之舌很喜欢吃,结果整个身体负担又很重,常常会出现三高症状,什麽血压高、血糖高等等,这些病多数都是吃出来的,病从口入。
 
有的人贪睡,贪睡也是个麻烦事。睡眠我们要求质量高,睡得好、睡得安稳,精神体力能够很好的恢复,不是说睡得愈多愈好。睡得愈多,质量反而会下降。那就要自己掌握好时间,晚上早点睡,最好是十点钟左右睡,不要超过十一点钟睡。晚上超过十一点钟睡,往往睡眠质量就会受影响。为什麽?十一点钟以后是子时,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,一点到三点是丑时。子时、丑时这两时,四个小时,肝胆经开。肝胆经开的时候需要用睡眠来调理,这时候睡眠才能够比较容易促进它的新陈代谢。如果那时候不睡眠,就会伤到肝胆经,第二天早上就没精神,你总觉得睡不够,总觉得很疲劳,实际上你睡眠的时间没调好。睡眠前不要想太多东西,不要做很强力的脑力活动或者体力活动,要安静。打打坐、念念佛,你可以听听经。有的人说,一听锺老师的讲课他就爱打瞌睡,那这个时候你最好睡觉前可以放放锺老师的光盘,该睡的时候就可以睡了,让你的心情安稳下来。所以睡眠质量要保证,但是不要太过。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要澹,这样就好。
 
这里讲到的少年、壮年、老年三个时期,讲戒色、戒斗、戒得。看起来好像是养身,其实是养德。不仅是养身,养德和养身是一不是二,你的德养好了,身自然就养好。所以《大学》里面讲的,「富润屋,德润身」,你富贵了,你可以拿钱去装饰房屋,让房屋很好看。但是身体不好,那个房屋好看没啥用。应该是什麽?好好修德,让身体好看,德润身,滋润你的身体,让你的身心健康。纵然你没有房屋,你自己也是会快乐。就像我现在这样,我没有房产,没有什麽财产,我只能靠德润身了,我是贫,不能富润屋,但是我也很快乐。所以修德最重要,其实修身就是修德。
 
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有一段注解,「有戒,则能御血气。无戒,则被血气使。一部《易经》,三戒收尽」。这是讲有戒,就是不管戒色、戒斗、戒得,这都讲戒,人只要有戒就能够御血气。御是调御,让血气调理得非常的顺畅,所以身体健康。儒家讲礼,佛家讲戒,礼和戒实际上都是有益于我们的身心。不是说圣人故意拿这套规矩来规范我们、约束我们,让我们好像被绑着手脚一样受束缚,不是那样。这个戒和礼都是帮助我们身心达到最健康的状态,血气流畅而充盈,那就是百病不生,长生不老。所以你看《黄帝内经》里面就讲这个道理,你的血气充盈顺畅,就是群邪都不侵。你能够养身就能够治国,所以《黄帝内经》不仅帮助你治身,它也帮助圣人治国,可以平天下,因为是一个道理,都是以养德为根本。孔子讲「为政以德」,所以治国平天下跟调理自己的身心道理是相同的。无戒就被血气使,使是役使。无戒是什麽?自己没有节制、没有戒律、没有礼节,放纵自己,骄奢淫逸,这样就被血气役使,血气做了主宰。血气是习性当家,自己的本性就被埋没掉,所以本善就出不来。因此戒是帮助我们把习性压伏住,让本性彰显出来,是这样的一个做法。不是说圣人来故意约束我们的,是让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修行彰显本性。彰显本性的人就是圣人。所以被血气使,简单的来讲,我们讲被欲望驱使,被欲望所奴役,这个人就很苦。
 
一部《易经》,三戒收尽。《易经》,孔老夫子有注解,《易经》是伏羲画的八卦,文王作的卦辞,周公作的爻辞(一个卦里面六爻,作爻辞,爻辞就是注解那个爻的,爻是什麽意思)。一个卦,文王作的卦辞是讲整个卦什麽意思;周公作爻辞;孔子又注解卦辞和爻辞,合在一起叫《易经》,也叫《周易》。因为是周朝文王、周公、孔子,孔子也属于周,东周春秋时期,所以《易经》叫《周易》。这部《周易》,儒家十三经之一,是一个传承古圣先贤智慧的宝典,完全是将天理给我们彰显出来,我们读了之后能够帮助我们改过,帮助我们成圣成贤。《易经》,你看蕅益大师有注解,他注解的是全都注了,卦辞、爻辞、孔老夫子的《注解》,叫十传,有十个传,注解经的叫传。蕅益大师对《易经》研究得很深。《易经》我们研究它,不是把它只当作一个好像算命、算卦的这麽一个典籍,你把它用小了。《易经》是帮助人成圣人的经典,怎麽样能成圣人?改造习气,革除习气,回归本性,这就是成圣人。《易经》里头三戒收尽了,换句话说,涵盖了戒色、戒斗、戒得的教诲,它能够帮助我们改过自新。因此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说,他晚年学《易》,获得了《易经》,如获至宝,说了一句,「加我数年,五、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」。如果说天再给我几年寿命,五年也好,十年也好。数年,举了个例子,可能五年也好,十年也好,我学这个《周易》就可以无大过了。孔老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,证明什麽?孔子深得其要领。他从《易经》里面获得的智慧,观照自己的言行和起心动念,从言行、起心动念里面预知吉凶祸福,所以能够趋吉避凶,可以能够防止大过失,可以避免灾难。所以《易经》讲的是天理,讲的是因果,告诉我们,你动一念、行一事,这个卦象必然招感什麽样的果报。所以懂这个义理的人他就能推算,有这个因必有其果,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,一点不会差错的,所以能算得很准。
 
我们再看江谦先生的补注,「是即贪瞋痴三毒也」。江谦先生把这三戒归纳成戒三毒,贪瞋痴这叫三毒烦恼。贪是贪欲,瞋是瞋恚,痴是愚痴,三种极重的烦恼,一切的烦恼都从这三毒当中产生的。「自少而壮、而老,一切时皆当戒之」。少年,戒之在色,色是贪,贪爱;及壮,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,斗是瞋恚,有瞋恚心才会跟人家斗;到老,戒之在得,得是愚痴,不量力。所以贪瞋痴,实际上每一时都要戒,不能说我每一时期只戒一个,其他两个不用戒,不是这意思。所以一切时皆当戒之,这个皆是包括三戒。「分举三时者,以其易犯耳,语偏而意圆也」,这说得就很圆满。为什麽孔子分举三时来讲,少时、壮时、老时?因为分别在这三时当中都有易犯的过失。少年的时候容易犯色,色欲;壮年的时候容易犯跟人斗狠的过失;老年的时候容易犯贪得、贪求的过失。所以孔子讲的语言虽然像是偏了,三个过失,每一时只讲一个,但是意思是圆满的。所以我们读《论语》不能够读死书,学呆了,要体会孔子的话中之话,言外之音。
 
「知三毒皆由血气所为,则知非本性所有」。所以贪瞋痴这三毒烦恼怎麽来的?血气使然,血气就是习性、习气。这个是无始劫来养成的,不光是这一生,过去生就已经养成。过去生中喜欢发脾气的,这一生还喜欢发脾气,习气。或者是胎教的时候,母亲喜欢发脾气,孩子出生以后他的性情就很暴躁,这都是血气所生。它不是本性,本性纯净纯善,没有那些贪瞋痴。佛家讲的自性,自性本自清净。你看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之后说了五句话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(每个人都有)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这是自性的体相用,这里头没有贪瞋痴。
 
「能悟性者,戒之非难。性体虚空,何有于色?性量一如,何有于斗?性具万有,何事于得?是之谓顺性修戒」。佛法里面重视修戒,儒家重视修礼,礼和戒意思相同,这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。证得本性的人,他自然就是这样的一个语言行为,他不是刻意说「我遵守什麽规则」,没有,他是自然就是这样的。我们没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,得先从这些戒,先从规矩学起,等我们学到自然了,自然合规矩。就像孔老夫子到七十岁了,从心所欲不踰矩,就契入到自性。那个时候你不用刻意去守戒、去守礼,自然都符合。所以古圣先贤他的修学目标是悟自性,明心见性。能悟性者,戒之非难,戒就不难了,为什麽?他自然就是这样一种行为。圣人他是这麽做的,你把它记录下来那就是戒,那就是礼。你问他是不是刻意这麽做?他说没有,他自然就是这样。所以,能够悟明心性、自性的,那个戒自然就守得住,自然就能够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」,因为非礼是跟自性不相应。这个戒叫道共戒,那是开悟了以后,他的行为自然符合戒律。没到道共戒,我们自己要遵守那个戒,持戒就能得定。得了定就心地清净,那叫定共戒。心地清净的人,他的戒律也都能够符合。这里讲的是道共戒,更高。
 
性体虚空,何有于色?性体,底下讲性量,还有性具,这个是江谦先生用佛法来做诠释。性体虚空,性体,这是天台家所谓的「一境三谛」,三谛就是真谛的谛,性体是中谛。三谛是讲空、假、中,或者是真、俗、中,有真谛、有俗谛、有中谛。一心三观是讲空、假、中三观,对应三谛。性体就是中谛,就是儒家讲的中庸。真谛、俗谛、中谛,我们介绍一下。真谛是从理体上来讲,本性空寂,万法没有自性,一切都是因缘所生。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,知道万法无有自性,就叫得了空观,得到根本智。这种智慧能够认识到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存在。像现在量子力学家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,你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博士他就说,这个世界真的没有物质存在。所谓的物质是什麽?是来源于精神意识的波动,或者说振动,没有真实的物质存在。这种波动,物理学家把它称为弦振动,像琴弦一样,一叩那个琴弦,琴弦就在那动,振动。振动产生音符,这种音符好比是基本粒子,一个音符就是一个基本粒子,基本粒子组合成物质。所以一切物质因缘所生,分到最后是基本粒子组成,而基本粒子本身又是意念的振动。所以哪有真实的物质?只是个念头而已。所以这叫真谛,告诉你真相。但是这个不好领会,因为我们凡人总是看到面前都有物质,怎麽能说没有物质?量子力学家他能够知道,真的没有物质,全是振动产生的虚幻相。真谛,这是从事实真相来说。
 
俗谛,这是从我们一般凡人的角度好理解,从这方面来讲,这叫假观。从相上来讲,相是假相。但是如果你只讲真谛,讲空,一般人听不懂,好像听你讲天书一样,「什麽空?我明明看到有,明明有这些现象,怎麽能说空?」真的是空,他听不懂,你得给他讲点假的,把这假相的道理讲出来。譬如说因果,因果是相,它真有,它真的相续。你要是不戒色,你身体就出毛病,你肾亏,跟你讲确实有其事,这真有因果。那是什麽意思?那是念头念念相续产生的现象。讲真的,每一个现象都是念头所生,因为这个念头在连续的生灭,所以那个现象就好像在连续的产生、在相续。实际上,那个相续是假相,相似相续,不是真的相续。这个相续的力量就是因果。所谓因果从哪来的?念头生的。你前一念是恶念,后一念(被这个恶念带起来的底下那个念头)往往也是恶念,如果是恶念相续,那它所现的现象就是恶的现象,就是苦的现象,那就是恶有恶报。如果我们意识到因果报应了,前一念是恶念,后一念我马上断掉,我不让这个恶念相续,我改成善念,这个果报也跟着改。所以断恶修善,你就改变命运,改变你的环境了。像了凡先生,你看他断恶修善,把自己命运改了。我们现在想要拯救地球,不要那麽多的灾难,行不行?可以,大家一起断恶修善、改邪归正、端正心念,真的可以把地球拯救回来,要有这个信心。从俗谛上就是讲因果。
 
中谛上,中观,真俗不二,真俗一如。即不着空观,也不着假观,不着空也不着有,空有二边都不执着,走中道。这个才是真正圆满的智慧。佛就是中道,圣人是中庸。所以中道也好,中庸也好,这是究竟圆满的智慧,不着空也不着有。如果着了空,小乘阿罗汉,他是偏空涅槃;着了有,就是我们凡夫,烦恼、痛苦。阿罗汉着空,他没有大悲心,不能普救众生,不能圆满。空有二边不执着,自利利他、自觉觉他,成就圆满菩提。所以性体虚空,这是讲中观。
 
何有于色,这个体就是刚才讲的空寂,空寂没有物质,色是物质。江谦先生把「戒之在色」意思更广泛化了,不仅是男女之色,还包括一切的物质,就是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讲这个意思。性量一如,何有于斗?性量是讲真谛,空观观一切法皆空,又是一如。一如是什麽?从自性中所现,不离自性,所以大家都是一体,整个宇宙众生都是一体,还斗个什麽,难道你的左手跟右手还斗吗?不斗,因为是一体。我们跟众生都是这样,一体的,有这个觉悟,自然就不斗了。性具万有,何事于得?性具是俗谛,假观,从相上来讲,万有,那都是你整个心性所变现的,都是你的,你贪求个什麽?所以,明白道理的人知道宇宙都是我的,我还要什麽、贪什麽?不用贪,它本来就是你的,是你自己心性变现的。是之谓顺性修戒,你看戒色、戒斗、戒得,自然就戒了。你明白了,就能够随顺性德,那个戒不修而修,你自然做到。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觉悟。



           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由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