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路宿于石门。晨门曰。奚自。子路曰。

时间:2023-04-22 13:08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路宿于石门。晨门曰。奚自。子路曰。自孔氏。曰。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。】
 
这一段是讲子路有一天到了一个城门口,『宿于石门』,就是晚上到这个城门口,大概是门已经关了,要等到第二天石门才能开,所以他晚上就在门外睡觉,叫「宿于石门」。『晨门曰』,看守石门的人,应该是第二天早上开门了,看到子路就问他,『奚自』,就是你从哪来?「奚」就是何的意思,「自」是从哪来,从何而来?子路回答说,『子路曰:自孔氏』,来自于孔门,我是孔门弟子。『曰: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』,这是城门守门的那个人说的话,他也很知道孔子,就听到这是孔氏弟子,就说,你说的这个孔氏是不是那个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」的那个孔氏?
 
根据皇侃的《论语义疏》注解中说到,「言孔氏知世不可教化,而强周流东西,是知其不可而为之。故问之」。这个强周流东西,强是勉强,勉强周流,周流是流转,夫子周游列国,东西是指东西南北四方。孔子知世不可教化,就是天下无道,立志推行大道,所以要教化世人,勉强而周流四方,连守城门的人也知道。当然这个守门的人一定也是个隐士,可能是前面讲的「作者七人矣」,七人当中一个。这个守门的人他有这样的见地,可见得他不是普通人,他深知孔子,所以他故意这样问,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」。他知道夫子是一位圣人,明知道行道之难,而难行能行,知其不可为,还要为之。所以他问出这个话,实际上也是深讚孔子,这个守门的人当然也不是普通人,真正也属于孔子之知己,所以他这样来问。
 
蕅益大师的注解当中就说,「只此一语,描出孔子之神。盖知可而为者,伊尹、周公之类是也。知不可而不为者,伯夷、柳下惠等是也。知可而不为者,巢许之类是也。知不可而为之者,孔子是也。若不知可与不可者,不足论矣」。这给我们拈出所谓四料简,四种类,四类人。他说只此一语,就这一句话,知其不可而为之,就这一句话描出孔子之神,这守门的人真的很知道孔子境界,把孔子的神韵境界描绘出来了。底下就给我们细细分析。盖,这是个语气词,大概有这四种。
 
知可而为者,这是一种,就是可为而为,天下有道,应该推行大道,伊尹、周公这两种人,这两个是例子,这一类人。伊尹是商朝开国天子汤王的臣子,被汤重用,帮助汤王灭了夏朝。汤死了以后,又帮助汤的孙子太甲改邪归正,可以说伊尹是商朝开国时最伟大的功臣。周公也是,辅佐武王灭商,又帮助成王,武王的儿子成王年幼,周公摄政,辅佐成王安定社稷,这个周公也是大圣人。当时可为而为,他们也很有成就。
 
知不可为而不为者,伯夷、柳下惠,这是什麽?遇到的时运不好,伯夷跟叔齐这两个人是在周武王的时候,商朝还没灭,他们是商朝诸侯国孤竹国君王的儿子,兄弟俩互相让国,后来都隐居了,都不想出来做国君,隐居在首阳山。周武王伐纣的时候,他们还曾经劝阻周武王,因为他们自己是属于商朝的诸侯。后来武王灭了商纣王,伯夷、叔齐两个人就饿死在首阳山。柳下惠刚才也提到,他的道德学问名满天下,各国诸侯都想要聘他,他都一一拒绝,就留在鲁国,他不愿意去服务于他国。原因是他就是刚才我讲到的,他知天命,他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,不稀罕高名厚利。当时都是属于国家动乱,天下动乱的时期,他是很难有什麽作为,他就不为了。
 
底下知可而不为者,巢许,巢父和许由,这本来是可以出来有番作为的,可是他偏不出来,巢许是这麽一种人。这种人当然也是难得,他就是不愿意出世,他愿意隐居。
 
知不可而为之的那是孔子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!天下无道,但是孔子还在努力的推行大道,以仁为己任,死而后已,孔子是圣人,其他的人只能叫贤。
 
若不知可与不可者,就连可和不可都不知道,没有智慧,不足论矣,这种人就是凡夫俗子。
 
       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