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陈成子弑简公。孔子沐浴而朝。

时间:2023-04-21 23:42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陈成子弑简公。孔子沐浴而朝。告于哀公曰。陈恒弑其君。请讨之。公曰。告夫三子。孔子曰。以吾从大夫之后。不敢不告也。君曰。告夫三子者。之三子告。不可。孔子曰。以吾从大夫之后。不敢不告也。】
 
这一段话是讲齐国的大夫『陈成子』,就是陈恒,这个人将国君给杀了。这个事情是发生在鲁哀公十四年,他把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杀了,这是犯上、弑君,严重的犯罪,这个是天地不能容、人神共怒的,完全毁坏了礼法。陈恒就是世俗称他作田常这个人。齐国跟鲁国是同盟国,是邻国,齐君被杀了,鲁国按道理不能够袖手旁观。自己邻国严重的行出非礼之事,大家都属于周天子的诸侯,岂能够容忍这样的非礼之事!所以孔子就劝谏鲁国国君鲁哀公,请求他出兵讨伐齐国的乱贼,诛杀陈恒,维护礼法。孔子在建议之前,『沐浴而朝』,非常的重视,他先是斋戒沐浴,他沐浴肯定也有斋戒,这是表郑重其事。这个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,引起鲁哀公和国人的注意,然后他上朝,朝见鲁哀公,『告于哀公曰』。孔子当时已经不是大夫了,是鲁国的国老,他已经周游列国回来,年纪也大了,鲁国国君也不用他。但是他曾经在鲁国做过大司寇,他曾经任过大夫,现在又是国老,国老就是德高望重的人,一般的要事,国君会谘询国老。所以小事孔子就不会去见国君,大事他是可以见国君。这是大事,所以孔子沐浴而朝。见了哀公,就跟哀公讲,『陈恒弑其君,请讨之』,齐国的大夫陈恒竟然杀自己的国君,严重的违礼,请求我们鲁国派兵征讨。结果鲁哀公什麽样的反应?『公曰:告夫三子』。鲁哀公推避责任说,「你去跟三家讲」。因为鲁国季孙氏、仲孙氏、叔孙氏三家专权,把持朝政,什麽重大的事情全部经过他们决定,国君他自己知道名存实亡,他也不敢做决定,结果孔子只好退下来了。
 
『孔子曰: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敢不告也』,这就是孔子退下来之后跟别人讲的话。以就是因为,我从大夫之后,意思就是他过去曾做过大夫,现在又是国老。这是很谦虚的话,说从大夫之后,就是跟着大夫后面走的人,实际上他的资格也是大夫。既然身为大夫,对于国家的大事就不能不管,所以不敢不告也,他就有这个义务上朝来建议国君。可是国君不听,『君曰:告夫三子者』,这还是孔子的话,国君就说,「你去告诉那三子」,他不肯做主。国君这样说,他只能照着国君这个话来办,他是臣子,必须听命国君。国君虽然没有智慧,也得顺从,这是符合礼的。于是他就去找那三子了。『之三子告』,之当往字讲,就是去,去到那三家,一家挨一家的跟他们讲,请求他们都出兵。因为兵权在他们手上,他们有军队,所以这三家一个家、一个家的跟他们讲。『不可』,没有一家能够愿意听从,谁都不肯出兵。最后,『孔子曰: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敢不告也』。这什麽意思?就是说,我身为鲁国的大夫,鲁君叫我来跟你们讲,那我就不敢不跟你们讲。这意思就是说,我得听鲁君的话。所以他对三个人也是同样的这番话。这里头的意思也是很多,我们讲一讲、分析分析,把当时的情境以及孔子的心态做一番分析、研究,从中来学习。
 
根据《雪公讲要》里面讲的,说古注对此议论很多,《雪公讲要》里面摘录了三条议论。第一个,根据《左传》里面的记载,说在哀公十四年的时候,就是陈恒弑君,孔子请求鲁哀公讨伐齐国的陈恒。其实他也为鲁哀公做过分析,讨伐是必胜的。第一个,齐国有一半人是反对陈恒弑君,他是严重违礼,不得人心,齐国一半人都是厌恶他的。鲁国虽然是小国,但是鲁国出了兵,再加上齐国的一半人,内外夹攻,肯定得胜。这是义战,为正义而战,而且会使鲁国声名就能够提起来。因为鲁国是最讲礼的国度,他是周公之后,周公制礼作乐,孔子又是鲁国人,所以树立鲁国讲礼的这样一个形象,这是个很好的契机。所以你看孔子念念都不忘恢复礼治。这个出兵实际上是维护礼法,可能将来有希望改变全天下非礼乱世的局面。所以这个举动,我们讲是很有战略影响的,只可惜鲁哀公不能听从,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。
 
第二个说法,根据顾栋高《春秋大事年表》说的,鲁国当时的兵权都在三家手上,而三家的兵权又都在家臣手里。譬如说当时季氏家,那是最大的家族,他兵也最多,可是兵权实际上由孔子的弟子冉求掌握着,冉求是季氏家臣。如果当时鲁君要是下令,譬如说派遣孔子带兵出去征讨齐国的陈恒,这是非常顺民心,这是正义之战,肯定鲁国这些人民百姓会响应。而且鲁君下令,命三家的家臣出兵,三家也不好说话,这是正义的战斗,必须要做的。家臣也肯定会响应,最起码季氏家臣冉求肯定会响应,因为他是孔子的弟子,都是自己人,所以这三家是不敢违抗命令。孔子还有其他的弟子,也是非常英勇的,有樊迟、有有若,这都是勇勐的将士,他们再一号召,可能还有很多百姓来参与,共同来声讨乱贼。甚至可能其他国家的诸侯也会来响应,这种声势是必胜无疑。很可惜鲁国国君没有採纳,他害怕,他不敢做主,错过机会。
 
还有第三种说法,这三种说法是并存的,都是非常好的。《刘氏正义》上讲,鲁哀公当时如果他真正奋发有为,愿意改变鲁国当时的乱象,趁机把三家的兵权收回来,这是个好的机会。他应该就让孔子带兵,他带兵打仗肯定是胜利。把陈恒除掉以后,齐国上下肯定非常拥护孔子、拥护鲁国、感恩鲁国。在回来的时候就可一举把这三家的权力收回来,有齐国的帮忙,鲁国兵权现在又在孔子手上。所以,这一个举动既能为齐国除害,又能够帮鲁国恢复大治,一举两得。甚至鲁国要是安定了,它恢复礼治,三家不专权,鲁君有他真正的权力了,那鲁君能够任用孔子,这时候说不定也能像管仲辅佐齐桓公一样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使天下大治。所以这个举动很有战略的深远意义,可是很不幸,鲁哀公不能用孔子,这就没办法,这只能是说众生没有福报。
 
蕅益大师解释说,「陈恒、三子,一齐讨矣」,这是说到关键点上了。陈恒是齐国的乱贼,三子是鲁国这三家,一齐都得征讨,这一个举动就能够一举两得。所以圣人的智慧很高,遇到圣贤人,做为领导的,最重要的是知人善用,你用他不要怀疑,所谓「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」。你用他又担心、又害怕,可能担心孔子掌握了兵权,会不会孔子取代了三家,原来三家专权,现在孔子专权怎麽办?他有这个顾虑就麻烦了。或者会担心,即使孔子会忠心耿耿,不会做出这样违心的事情,可是万一这个举动不成功怎麽办?那三家岂不是会把我也赶出去?过去曾经鲁国的鲁昭公就被三家赶出国外,死在他乡。鲁哀公不敢,他怕自己会受害。你看,私心作祟,结果使一国社稷不能得兴,这种人叫小人,都是为自己打算。真正君子,他为了正义可以舍命,杀身成仁、舍生取义都可以做到,还有什麽担心害怕的?孔子不害怕,他去这样建议。只可惜领导不高明、不英明,即使圣贤人就在自己国里头,都没办法去用他,所以不能改变当时的溷乱局面。
 
    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