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诸位仁者,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。请看「里仁第四」,第四篇「里仁」。我们上一次讲到第十一章,就是第十一条,这个意思没讲完,我们先把这章念一下。
【子曰。君子怀德。小人怀土。君子怀刑。小人怀惠。】
我们上次把这个意思给大家介绍出来了,君子心中怀有德行,对身外之物并不执着;而小人就反过来,他们想到的是身外物,这个『土』是表示身外之物,表示利益。『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』,这个刑,也可以做为典型、模范,要想到我为这个世间做什麽样的榜样,这是君子心目中所想的;小人想的是恩惠,还是以利为中心。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判断谁是君子,谁是小人,君子为公,而小人只想自己,为私。我们当然,读了《论语》,不要说把《论语》一条条拿去对照,看看哪个是君子,哪个是小人,这对你没什麽好处;关键是对照自己,我自己要做君子,不要做小人,读《论语》就真正有益处。每章我们都反求诸己,就好像孔子直接对我讲的,对我的教诲,这样我们就能够进步。
我们来看蕅益大师对这章注解。他的注解是点睛注,把这个意思给点出来,他不注重文字训诂,也就是对于释词方面他忽略了。因为大儒,就是先儒们,他们的注解在文字释词方面已经是很圆满,但是对意思的开解并不一定是圆满,所以蕅益大师注《论语》,他是把这个意思点出来,画龙点睛。我们来看他是怎麽说。「见德者,不见有土;见土者,不见有德。见法者,不见有惠;见惠者,不见有法。此皆独喻于怀,不可以告人者。譬如饮水,冷暖自知而已」。这是直接点到我们心源隐微处,让我们回过头来在自己起心动念处去思考、去观察,看看自己到底是什麽样的人。如果是君子,要保持;如果还有小人的气息,赶紧回头,要做君子。
这里讲「见德者,不见有土」,君子所见的是德,心有德,他看到别人总是看到他德行,不去看他有什麽缺陷;看任何的事情都想到对公众、对社会大众有什麽利益,没有想自己,不想自己的利益,所以见德者就不见有土,「土」是自己的利益,他心中没有这个,大公无私。假如我们心中想着利,见土者就不见有德。虽然这句《论语》是讲我们择居,它原本的意思是告诉我们选择住所,居住的地方,要看这个地方有没有有德之人,不是看这个地方房地产、土地是不是将来会升值。如果是见这个方面,叫见土了,只看这个方面。真正君子不考虑这个,他选择居处,到哪居住?他到有仁德的人身边居住,「能亲仁,无限好,德日进,过日少」,哪怕是再贵的地方、在市场上来讲没有发展前途的,他也不考虑。
譬如说我们香港,师父上人居住在这里。如果按照土来看,这个土地价值太高了,住的地方说老实话也不怎麽样,人山人海的,大家都住在鸽子笼里面。我从澳洲回来真的不适应,澳洲土地很大,我们买的房子都很宽敞,出外绿化又很好、空气很好,地广人稀,住得很舒服。把工作辞掉来亲近师父上人学习,到了香港,一开始真有点不适应,都住在鸽子笼里。可是不能考虑这个,我们要考虑亲近仁德的人,不是想那个地方好不好住。如果要想好住才来住,那就成了小人,小人是怀土,君子怀德。那个地方不好住我们也要来住,就是为了亲近善知识,「见德者,不见有土」,我们住得也很开心,为什麽?天天来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聆听师父上人讲法,虽然这个协会是在尖沙咀最繁华、最乱的,也不能说乱,人山人海这麽一个地方,人挤人。协会是在写字楼高层,九楼、十楼、十一楼,大家都挤着来,不计较协会的地方,而是要来学法,所以大家真的是君子,你们怀德,没有怀土。反过来,见土者就不见有德,你看这个地方有啥好?这哪是住的地方?你不来了,那你也就没有这个机会亲近善知识。所以追求不一样,他选择标准就不同。
「见法者,不见有惠;见惠者,不见有法」,也是这个意思,这是对下一句讲的。「君子怀刑」,刑可以做为法则讲,处处做好榜样,对于有没有利益,对自己有没有恩惠,这都不考虑;小人就反之,他只想自己能不能得到好处,他不想到我这样做能不能给社会做个好样子。这都是什麽?「此皆独喻于怀,不可以告人者」,这都是从我们内心当中去检点、反省,独自去检点,怀是内心中的起心动念。君子和小人就在你起心动念当中判别,别人可能不一定看得出来。一件事来了,你第一个念头是想公、还是想私,是想为大众、还是想为自己?这个念头你可能没告诉别人,可是你自己知道,「譬如饮水,冷暖自知」。你能为公,你能忘我,你是君子,你立刻得到君子的受用。君子什麽受用?快乐,有幸福感。《论语》里面讲,「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」。小人整天很多忧虑烦恼,为什麽?他想着自己。想着自己就会有忧虑烦恼,不想自己了,谁忧虑烦恼?所以烦恼是自己找的,你把自己忘掉了,还有谁烦恼?我们再看底下这章,第十二章。
文章摘自:细讲论语 作者:钟茂森博士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