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路曰。桓公杀公子纠。召忽死之。

时间:2023-04-11 09:07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路曰。桓公杀公子纠。召忽死之。管仲不死。曰。未仁乎。子曰。桓公九合诸侯。不以兵车。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。如其仁。】
 
在这一章,子路请教夫子一个问题,也是请夫子评价人。评价人当中,我们就能学到该怎麽样看人,自己又怎麽样来学习。首先我把这段话的历史背景给大家介绍一下,齐桓公,『桓公杀公子纠』,是这样的一个情形,齐桓公是齐国原来的公子小白,他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公子纠,齐襄公是他们的哥哥。当时襄公无道,公子小白的一个家臣叫鲍叔牙,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,他就预知齐国必定将乱,所以他就建议小白赶紧离开齐国,以免遭到祸患。于是就辅佐小白出奔到莒这个地方,莒国。后来,襄公果然被他自己的堂弟(叫无知)给杀了,他的堂弟就自立为国君。当时公子纠也逃跑,管仲和召忽这两个人辅佐公子纠,就逃到了鲁国。这个国家乱了,臣弑君,这真是大乱。新上来的国君也好景不长,几个月之后又被齐国的大夫雍廪给杀了。杀了以后就要立国君,立谁?有两个候选,一个就是公子纠,一个就是公子小白,他们俩是兄弟。于是就约定,谁先回来就立谁。于是小白就从莒要回齐。公子纠当时逃到鲁国去了,因为他的母亲是鲁国人,鲁国也有意要辅助公子纠,于是出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。同时,为了保证公子纠先回到齐国被立为齐君,于是就派了管仲率兵去拦阻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,拦截公子小白,不让小白回来。他不回来,公子纠当然就成为国君了。结果,在路上管仲就拦截公子小白,甚至要把小白给杀死。当时小白要跑,管仲就弯弓射箭,这一箭射过去,射中了小白的带子,小白很聪明,立刻就装死。管仲以为他真的死了,就回去了,小白得以脱身。管仲回到公子纠那里就报告说,我已经把公子小白给杀了。大家都很高兴,现在没有竞争对手了,于是公子纠他们的车队就慢慢的走,不赶时间了。结果走到齐国之后,没料到公子小白已经抢先入了齐国,已经被立为国君,就是齐桓公。
 
当时齐桓公立刻就派兵去迎战鲁国的军队,拦截公子纠,不让他回国。齐国的军队毕竟比较强大,就打败了鲁国的军队,公子纠也就逃回鲁国。桓公抓到了管仲,管仲可是桓公的仇敌,当时管仲射箭差点把他射死。结果鲍叔牙就非常诚恳的规劝桓公,说管仲是一位人才,当时是各为其主,现在他已经被我们抓获了,我们应该软言相慰,让他心能够归附,为我们所用,将来他一定能够辅佐君上您称霸。齐桓公也是个很有度量的人,听到鲍叔牙这个举荐,于是就不仅没有追究管仲,而且还任命他为齐国的宰相。管仲后来真的辅佐齐王九合诸侯,称霸。至于公子纠,逃回了鲁国,召忽跟着他,管仲和召忽是两个人,召忽跟着公子纠回去了。结果齐国就以强势要挟鲁国一定要交出公子纠,或者把他杀死。当时公子纠就被鲁国杀了,鲁国不敢得罪齐国,召忽就为了公子纠,等于是殉难,自刎而死。这是一个这样的背景。
 
所以子路在这里问这个问题,因为子路为人很注重道义,很有情义的一个人。他认为桓公杀了公子纠,『召忽死之』,召忽为他殉节,这是杀身以成仁,很忠烈的一个义士。『管仲不死』,管仲为什麽不为公子纠而自杀,不为他殉节?管仲好像比不上召忽。所以他就问孔子,『曰:未仁乎?』管仲是不是还是不仁,不能称为仁?他连忠都没做到,义也没做到,怎麽能称为仁?孔子的答覆,我们看,『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、如其仁!』他说,齐桓公后来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了诸侯盟主,九合诸侯,而且还不以兵车,就是不用武力,当时称为「衣裳之会」,不是用武力来称霸。这个非常受孔子的讚叹,天下当时得到了安定,这个是管仲之力也,管仲帮助齐桓公的结果。如果没有管仲,不可能有当时的盛况,老百姓得到安宁。春秋时期我们知道,可以说是常常打仗,都是为了私心,为了自己个人企图,所以「春秋无义战」,都是打来打去,受苦的是老百姓。所以孔子非常不赞同用武力,而希望推广德行、推广礼乐之治,使天下安宁。结果,管仲当时帮助齐桓公做到了。因此夫子讲「如其仁、如其仁!」就是说管仲亦如召忽之仁,跟召忽一样的仁,也不亚于召忽,还说了两遍如其仁,所以孔子心目中,管仲也是一位仁者。可见得孔子的心量很大,他思考的不是为了一国,不是为了一主,而是为一天下,天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世界。仁,什麽意思?仁者爱人,「凡是人,皆须爱,天同覆,地同载」,没有说齐国人我才爱,鲁国人就不爱,如果有这个分别执着,不仁。所以孔子起心动念想着天下万民。管仲、召忽两人有不同的示现,召忽示现一个忠义之士,所以能为自己的主上、自己的主人而殉节,这是勇。管仲能够忍着不死,他发现公子小白做了齐桓公,这个人的心量很大,很有贤君的素质,所以管仲看到这个,可以帮助他。帮助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图自己的名利,而是为了施仁爱于天下。所以夫子讚他如其仁,从这看,管仲心里真正为了人民,为天下苍生。
 
我们再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说,「不以兵车,故如其仁,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实话」。这就点出来了,仁者爱人,慈悲。管仲辅佐齐桓公,确实能够不以兵车而九合诸侯,使天下安定、人民得利益,因此夫子讚如其仁。所以管仲想的不是自己的名节了,可能他自己会遭天下人唾骂,你看连子路对他都不理解,子路这样的水平还觉得管仲不如召忽那麽仁。所以我相信有不少的人在当时会认为管仲不仁。管仲没把个人名节看得很重,而是将天下万民的福祉摆在首位,没有自己,只是心存天下,这个是仁人。天下如果没有他,就不能实现安定和谐,所以他有这个义务要出来,哪怕是冒着别人的讥嫌也义无反顾。孔子讚叹他,孔子的境界当然绝不亚于管仲,他也是心存天下,把自己个人名节放下。为个人名节还是自私自利,还有私心,就不能天下为公,就不能称为仁人。所以你看孔子,当时也周游列国,到每个国家,都希望帮助那个国家推行礼乐之治,实现大同的世界,让天下和谐,这个也是如其仁。当时,我们看到孔子评价管仲「不以兵车」四个字,就足见他心目中多麽希望和平,知道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太大了。他念念为了救世救民,所以这是「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实话」,刀兵劫是战争。所以孔老夫子从评价管仲的话当中已经流露出他自己的真心实话,救民于水火之中。只要让人民能够安定、能够有和平,个人名节又算什麽?自己个人的小忠小义又算什麽?这个道理我们要仔细去参。
 
     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