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大德仁者,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。请看「八佾第三」,第二十四章。
【仪封人请见。曰。君子之至于斯也。吾未尝不得见也。从者见之。出曰。二三子何患于丧乎。天下之无道也。久矣。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】
这章讲到有人求见孔子,说出一番话,这番话可谓是对夫子千古评价。这个『仪封人』,仪是卫国的一个地方,封人是掌管封疆、守封疆的一个官员。大概在这里这位封人是一位隐士,他处于下位,但是应该是一位高人、贤者。这里这位高人没有把姓名透露出来,估计可能他自己不愿意透露,所以没有记载他的名字。『请见』这个见,这里是动词,是见之,就是要求见孔子。他求见孔子,可能是担心孔子的弟子不肯引见,所以就说出这番话。说什麽?『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』,说有道德的君子来到我仪地,到我这个地方来,我从来没有说见不着的。结果这些弟子们就为他引见了,『从者』就是指跟从孔子的这些弟子们,为他引见孔子。他见过孔子之后,出来跟这些弟子们说。我们想到,可能是这个人单独跟孔子见面,因此这些弟子听不到这位高人跟孔子说了些什麽话。如果有弟子听到了,我们想,一定也会把他跟孔子说的话记下来,记在《论语》当中。这位高人出来以后,跟弟子们讲,跟孔子的门人说,『二三子何患于丧乎?』这「二三子」是对孔子弟子的称呼。他对这些弟子们讲,「何患于丧乎」,就是诸位,你们何必担心?这个丧有两种读法,这里我是读丧(去声),丧失的意思。一种是当丧亡的丧字来讲,是读平声。孔安国注解当中说,「何患于夫子盛德之将丧亡耶?」这是讲丧亡,是讲不必担心夫子盛德将要丧亡,这个不必担心。
孔子在鲁国辞了官位,周游列国,到了卫国仪地这里,当时他自己没有官职,是一位平民,没有人任用他。而他志向是宣传圣人之道。当时真是有一点落魄潦倒的样子,好像是天之将丧斯文。封人在这里认为说,圣人之道是不会丧亡的。为什麽圣人之道不会丧亡?因为圣人之道就是自性性德流露,自性人皆有之,人人本来具足。圣人只是将自性开显出来;而凡人自性被蒙蔽住,虽然被蒙蔽了,可是一点不欠缺,遇到有圣人教学的因缘,凡人的自性也能够开显,所以圣人之道怎麽可能说是丧亡?
《朱子集注》当中解释这段话,里面提到,「言乱极当治,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,不久失位也。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,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」。这是解释仪封人为什麽说这番话,告诉孔子弟子,何必忧患夫子圣人之道将要丧亡?或者是,何必忧患夫子丧失了他的官职?而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』。这个木铎是一种铃铛,金口木舌,是个大铃子,外面是金属做的,它的铃舌是用木头制的,摇起来就很响亮,这叫木铎。这位封人的意思是说,天下不能永远无道,现在天下已经无道很久,上天将会把夫子做为木铎(铃铛)摇起来,使孔子能够将先王的圣道传于天下。朱子的意思是讲「乱极当治」,所以上天就会安排一位圣人出来「得位设教」,得位不一定是当官,也就是他能够发挥他的才华。孔子一生当官的时间不多,教学的时间多,他的才华发挥在删诗书、定礼乐,教化三千门徒、七十二贤人,为中国两千年来的教育设定了一套这样的标准,所以孔子被后人称为「至圣先师」。他在世的时候,并没有帝王君主赏识他,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真正被推崇出来,这时候他已经早已不在世,但是他那时候真正是得位了,不会久失其位。难得这位封人,这位隐士高人,一见到夫子就能够说出这番话,可见他那种观察的敏锐度和见识的深广。
蕅益大师在《论语点睛》当中下了一句话,说到,「终身定评,千古知己。夫子真万古木铎也」,孔子遇到了知己。古人讲得好,「人生得一知己,足矣!」知己太难遇了。特别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,一生能够得到一个知己,这是非常难得。而这位知己对他的这句评价,真的是终身定评,千古知己,把夫子这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做了一个评价。夫子一生做什麽?就是教育,将先王之道传下来。夫子可谓是集大成者,把古圣先王这些道德仁义的教诲系统的讲述,另外写出来。夫子也着述,但是更多的是教学,他的这些教诲由弟子们记载下来,成为了儒家的经典。像四书五经,这都是孔子精神的记载,也是先王之道,记载下来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根本,也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文的根本。所以这位封人所说的,天以夫子为木铎,可谓是至理名言,夫子真正是万古木铎。
夫子之道是真理,万古不变。为什麽?因为他所说的是自性的性德。自性没有生灭、没有动摇、不会改变,所以性德就是超越时空,万古不变的。真正得了夫子之道,你能够开显自己的自性,你也能够如夫子那样,所谓「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」。夫子之道传到现在两千余年,我们这代人有使命将夫子之道继续传下去,让它不仅能帮助现世,帮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,还要帮助今后世世代代的人民。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学习,要有使命感。
夫子能够成为万古木铎,我们呢,我们自己敢不敢去承担?在理上讲,孟子说得好,「人皆可以为尧舜」。尧舜是圣人,人人都可以做圣人,人人都能够像夫子那样成为万古木铎,就看我们肯不肯去真干。夫子之道,不只是用语言去传承,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做出来,将五伦、八德、五常、四维这些道德仁义做出来,然后我们去说,真正能产生深度感化的力量。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,大部分人还迷于名利,还陷在自私自利的泥潭当中,道德仁义被荒废。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,如果能够真干,我们的贡献虽然未必能够超过孔子,但也能接近了。所谓时势造英雄,「天下无道也久矣」,这个道确实已经被迷失很久了,需要有人去把它开显出来。这桩事情,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要有这种使命感。夫子讲,「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」,我能够真干,为了继往圣绝学、开万世太平,努力去学习和落实圣贤的教育,那成圣成贤也并不遥远。我们继续看底下一章,第二十五章。
文章摘自:细讲论语 作者:钟茂森博士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