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,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学习《论语.八佾第三》,请看第十六章。
【子曰。射不主皮。为力不同科。古之道也。】
《朱子集注》当中讲到,「射不主皮,乡射礼文」。也就是说,『射不主皮』这句是在十三经里面《仪礼.乡射礼篇》的文字,这里面说的。朱子又说,「为力不同科,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。皮,革也,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,所谓鹄也。科,等也」。我们要做一点解释,这个「射」就是射箭,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射礼。周朝有所谓六艺的教育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这六艺,射箭在六艺中是一艺,艺是技艺。通过练习这种技艺来达到修养品德,所以六艺都是为了帮助君子修养品德的。孔子有所谓「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」,所谓道、德、仁、艺。志向是取道德,这个道,「志于道」,道是无形无相,这是讲的宇宙本体。君子要证悟宇宙本体,必须要「据于德」,是依据德,修德而证道。存心是仁,用什麽去修学这个仁道,练习这个德行?「游于艺」,要通过练习技艺,所以这些技艺必须要如礼的进行。射箭有两种射,一种是军事的射箭,就是讲究杀伤力;另外一种是习礼的射箭,这个就讲究要如礼进行,孔子在这里讲到射是指射礼。射礼讲「射不主皮」,这个皮,朱子解释是皮革。「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」,这就是讲,一块布把它挂起来,这块布是做为箭靶后面的背景,这叫射侯,其实就像箭靶。然后当中用兽皮做为靶心,这叫目的,「以为的」,这是目的,这个目的也叫鹄(音古)。在比赛的时候就看谁能够射中这个靶心,射中这个鹄。
他这里讲到「射不主皮」是什麽意思?《朱子集注》当中解释说,「古者射以观德,但主于中,而不主于贯革,盖以人之力有强弱,不同等也」。这是讲在古时候,孔子说的古时候是讲夏、商和周朝,春秋之前的时期,泛指懂得射礼之人。他们习射,练习射箭,其实是用来修德的。「观德」就是观察道德,观察自己的道德和别人的道德。「但主于中」就是技艺确实也要精益求精,要命中目的,但是不需要显示很强的武力,所以射箭不崇尚射穿皮革,这个「贯革」就是射穿皮革。射穿皮革这力气就太大了,在这里不是比谁的力量强弱,而是比技艺的精良,和你是不是真正如礼,所以讲『为力不同科』。「射不主皮」这个主是当崇尚讲,或者是重视。讲究射礼,不重视你的力量很强、贯穿皮革,这叫「射不主皮」。「为力不同科」这个为是因为。原因是什麽?各人的力量不同等,这个科是当等字讲。力量不同等,那我们比赛就不能够按力量,这样就不平等了。我们比赛的目的是看谁能够射中靶心,是讲到这个意思,这是古时候习射之道。
朱子举出《礼记.乐记》这篇文的话,「记曰,武王克商,散军郊射,而贯革之射息。正谓此也」。这个原话是出自于《礼记.乐记篇》,朱子在这里把原文做了点精简,把这意思说出来了。周武王讨伐商纣王,就把殷商打败了。这是什麽?替天行道,推翻纣王黑暗的统治,解放全国人民。他把殷商打败之后,建立了周朝,于是就「散军郊射」。「克商」这个克就是打败,打败商朝。散就是解散,军是军队。解散军队而举行郊外的射礼,「郊射」是郊外的射礼,从此这射礼里面就不崇尚力量,而是崇尚技艺和礼仪。所以「贯革之射息」,贯是射穿,射穿皮革这种练习武力的射法从此就停息了,停止了,这就是不再用武力了。天下已经大治,要武力有何用?这是讲到这麽一个典故。
《朱子集注》又说到,「周衰,礼废,列国兵争,复尚贯革,故孔子叹之」。这是讲周朝衰落之后,到春秋时期是周朝末年。「礼废」就是礼崩乐坏,从天子到诸侯都不懂得去实行礼仪了,射礼也不例外,也被废了。「列国」就是指诸侯国,诸侯国都崇尚武力,去争霸,为了利益要歼灭别国,壮大自己的国家,所以「兵争」,这是互相的争斗。用武力去争斗,自然也就重新崇尚这种习武之射,所以射箭的时候崇尚强力,要讲究贯穿皮革,这就把原来周礼给废弃掉了。这也是因为有这种客观的原因,大家都为了争强,所以自然周礼就没人去实行。射礼,「射不主皮」这种礼就没有了,所以孔子非常感慨叹息。
孔子说这个话,「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」,这是他老人家的感叹,圣人制定的射礼已经不复存在。所以,孔子观这些六艺,都是从道德品性上去观察,而不是从单纯的力量或者是能力上来观察它的好坏。在竞技比赛当中都能够注重养德,不讲求争强好胜,自然礼就在其中。因为礼有个敬在里头,「礼者,敬而已矣」,敬人一定是让人,礼让。可见得,这些技艺都能帮助我们立德。古时候讲的六艺,现在我们讲百艺,各种行业,行行都能帮助我们养德,关键我们能不能够用礼敬、礼让的心。我们再来看底下一章,第十七章。因为蕅益大师对十六章没有解释,大概这个意思也很明瞭。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七章。
文章摘自:细讲论语 作者:钟茂森博士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