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【祭如在。祭神如神在。子曰。吾不与祭。如不祭。】

时间:2023-04-02 14:32   编辑:钟茂森   点击:

【祭如在。祭神如神在。子曰。吾不与祭。如不祭。】

 

 

 

孔安国注解,雪公老人是引孔安国注解说,「祭如在,言事死如事生也。祭神,谓祭百神也」。『祭如在』是祭神的时候,祭鬼的时候,就如鬼神在前。《皇疏》,皇侃的注疏也说,「祭如在,祭人鬼也」,这个鬼就是祖宗的灵。孔子讲的「非其鬼而祭之」,这属于谄媚,这个鬼是指祖宗的灵,祭祀是祭自己家的祖先。「人子奉亲,事死如事生,是如在也」。所以,「如在」是讲到事死如事生的意思。不在的人,如同他在一样侍奉他,说明孝心是一样的。不管父母在不在眼前,不管祖先在不在眼前,都是这样至诚孝敬。所以祭祖宗、祭鬼神是一心想着,观想祖先、鬼神就在眼前,用这样竭诚的心去祭祀,才能够感格鬼神来享受我们的祭祀。所以「如在」就讲我们入这个观想,一心观想才会有感通。

 

 

 

程子又说,《朱子集注》里面引程子的话,「祭,祭先祖也。祭神,祭外神也。祭先主于孝,祭神主于敬」。然后朱子自己说,「愚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」。程子说这个祭就是指祭先祖,祭神是祭外神,不是自己家的祖先,但他是一种神灵,他不是一般的鬼神,就像水神、山神这类的神。鬼神道里面,跟人道也有相似,各有其职,他有他不同等级的神灵。祭自己的祖先,这重点在于孝敬,像孝敬父母那种心来祭祀祖先;祭神灵主于敬,像敬自己国君的那种心去祭神。朱子以为,这是孔子的门人弟子在记录孔子祭祀时候的那种诚意,诚于中而形于外的一种状态。

 

 

 

孔子说『吾不与祭,如不祭』,这个与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讚同的意思,一个是参加的意思。朱子认为是参加这个意思,他讲,「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。言己当祭之时,或有故不得与,而使他人摄之,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。故虽已祭,而此心缺然,如未尝祭也」。实际上他这个话也是引用汉儒包咸的注解。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」,是讲他自己参加祭祀的时候。如果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参加,譬如说出外,譬如说得病了,不能亲自参加,那麽就请人代他参加。「使他人摄之」,摄就是代这个意思,由他人来代祭。因为自己不能参加,也就没有办法像前面讲的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」那种一心观想、竭诚祭祀的机会,诚心不够就不得感应,所以说「如不祭」。这一次让人代祭的,就好像他没有祭祀一样,因为这个心不如在当时参加祭祀的时候那麽至诚。所以,让人代的总是比较缺了一层,这个竭诚心就不够。

 

 

 

蕅益大师把这个「与」当作讚许的意思来讲。他说,「与,许也。祭如不祭,谓无诚心之人。故夫子不许之」。孔子说「吾不与祭」,就是我不讚许那些没有至诚心祭祀的人来祭祀。所以没有诚心祭祀,夫子不许。这个与当许字讲,就是讚许、讚同的意思。我不讚同这种人来祭祀,为什麽?祭如不祭,祭祀就好像没祭祀一样,人在心不在,诚心不足,没有感应,祖宗和神灵也不会来享受他的祭祀,他没有这种感格,不能感通。要怎麽感通?至诚感通,所以君子祭祀是提前七日守戒、三日持斋,斋戒沐浴参加祭祀,这是显示他的至诚心。而且祭祀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恭敬,礼仪一点都不缺失,这才是有感格。所以这里的精神是讲祭祀的精神,一定要有至诚心。

 

 

 

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暂时先休息。谢谢大家。

文章摘自:细讲论语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钟茂森博士
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