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曰。君子和而不同。小人同而不和。

时间:2023-01-28 10:40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曰。君子和而不同。小人同而不和。】
 
这章孔子给我们讲君子跟小人的一个区别,君子与人相处,能够和平忍让,但他的见解却是卓越的,跟常人不同,这是『和而不同』;反之,小人所见很平庸,跟众人相同,但是争利的心很强,所谓「小人喻于利」,因此跟人家在一起相处就不能和谐,这就是『同而不和』,这是一种说法。
 
还有一种说法,和而不同,是讲和谐共处,不一定要大家相同。譬如说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多种的宗教、多种的文化、多种的信仰,地球现在已经成了地球村,大家在一起如何能够和谐相处?和而不同就非常的重要,我们要求同存异,互相要尊重,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,不一定要大家相同,所以多元的宗教可以并存。在并存之中我们互相学习,宗教之间和睦,这就能够影响世界和平。
 
过去我们老恩师跟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见面,他们就谈到这个问题。马哈迪长老就问,这个世界能够有和平吗?我们老恩师跟他讲,可以,但是必须要处理好四种关係:第一个,国与国之间的关係要做到和平共处、平等对待、互助合作,第二个是种族与种族之间,第三个是政党与政党之间,第四个是宗教与宗教之间,这四种关係都处理好了,这个世界一定和平。马哈迪前首相听了之后皱眉头,这太难了。我们恩师讲,确实不容易,但是四种关係从宗教和谐下手是最容易的。宗教和谐了,必定能影响其他三种关係,所以和谐世界,宗教和谐是一个很好的契入点。因此我们恩师在国际上不遗余力的呼吁,宗教之间要团结。可是宗教要团结不容易,大家信的神都不一样,怎麽个团结法?不同,那就要互相的学习。如果真正深入学习宗教的经典,我们会发现其实宗教之间有很多是共同的。譬如说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,这方面很多共同点。所以我们师父在前两年专门涉猎十大宗教的经典,从经典里头摘取出很多经句,把它会集起来成为一本书,他题名是《世界宗教是一家》。各宗教经典里面抽出来的经句,讲的内容都是伦理道德因果。然后我们发现,这些教诲非常相似,所不同的真的只是语言上不同,所讲的义理都是一样的。
 
有一次我们恩师在印尼接受一家伊斯兰教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,请我们恩师做一个演讲,恩师主要就是谈宗教团结的问题。结果演讲之后,大学里有一个同学是伊斯兰教的,他提出一个问题,他说:「宗教根本都不一样,怎麽能够团结?」我们师父就伸出五个手指,他做个比喻,他说:「印尼有五个宗教,好比是五个手指。譬如说这个是伊斯兰教,这个是天主教,这是基督教,这是佛教,还有一个是印度教。这五个宗教,你在手指上看,表面上看它是不一样的,但是你就在自己的那门宗教里头深入,深入自己的经典。譬如说你是基督教的,你就深入你自己的《圣经》,一直深入到手掌心这里,你发现其实所有的宗教同出于一源,从一个根源出来的。如果你还没有深入,你只停留在表面上,你会觉得不同,没办法团结,没办法和谐,可是你深入到下面根部,这里就相同。」他这个比喻给我们很深的启示,不同的是什麽?不同的是外面的表象,根本是完全相同。实际上佛法里面讲的就特别究竟,他说整个宇宙都是自性所变现的。这个根本是什麽?根本是自性。你真正悟入自性,你看到这万法全是一个自性出生,在相上讲是不同,性上讲是一,不仅是同,是一,一体。既然是一体,那还能不和睦吗,还可以不和谐吗?一定和谐。所以君子能够识得这个根本,当然他就能够跟一切万事万物接触的时候(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接触),和而不同,他不要求大家同,在相上怎麽能同?可是他知道,不同的相都同出于一个性,所以他很欢喜的接受这些不同,但是他又能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。
 
对所有的宗教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认识,所有的宗教都是自性所流露出来的教诲,基督教里面讲是上帝、是真神,伊斯兰教讲的是安拉,佛教讲的是真如本性,道家讲的是道,不管你用什麽名词来描述这个自性、这个根源,我们知道它就是一个。所以我们恩师在跟宗教来往的时候提出,所有的宗教其实信奉的是同一个真神,这个真神就是自性。为什麽有不同的宗教?这是因为历史传统不同、种族文化不同,地域有差别、语言有差异,这些不同都是表象上,实质大家是同一体。这个理念提出来,没想到所有宗教都能接受,没有人反对,为什麽?就是大家都是君子,和而不同,知道如果一定要求同,就肯定不和。譬如说我只能够坚持伊斯兰教,其他人要信其他的教,不准许,非得信我这个教,那就会产生冲突,甚至升级会有宗教战争。所以,一定求同,肯定就不和;只有存异,才可以得到和谐。我们这世界,文化、信仰应该允许差异,在差异中自然就有繁荣。就像一个百花园里头,几百种的花各自吐艳、五彩缤纷,多美的大花园,万紫千红,何必一定要求同,只要有一个花种,其他花种都不能要,结果就是纯一色,多单调、多乏味。所以君子绝对不会干这个傻事情,君子心量大,知道万事万物都不离自性,何必在这里头分别执着?所以这句话,和而不同,可以说是和谐世界一个根本原理。
 
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说到,「无诤故和,知差别法门,故不同。情执是同,举一废百,故不和」,这个意思就讲得很明瞭。我们这里只举出一个宗教和谐的问题来谈,实际上在任何关係的处理上,这个原理都是相通的。怎麽才能够得到和?无诤就和。这个诤是互相之间一定要辩论,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,这就叫诤,一诤就肯定不和。佛门里面讲的六和敬,第一个是见和同解,见解互相之间要和。如果不同见解怎麽和?确实很难和,各执己见就和不了。怎麽才能和?很简单,各自都把自己的知见放下,不要执着自己的知见,这就和了。所以见和同解,大家都没意见,这就和了。你说,没意见,那怎麽办事?总得听一个人的意见。可以,听谁的意见?听圣贤人的意见。谁是圣贤?孔子是圣贤,老子是圣贤,释迦牟尼佛是圣贤,我们听这些圣人的意见,这就和了。要办事,我们想想圣人是怎样教导我们,我们要按照圣人的教诲来办事,待人、处事、接物都要符合圣贤教诲,这不就和了吗?你也不坚持你的意见,我也不坚持我的意见,我们统统把自己的意见放下,用圣人的意见做我们的意见,这是见和同解,这也就无诤。见和,这是最基础、最根本的,见和得到了,后面戒和同修、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利和同均都不难,这个是很重要。清朝的皇帝,开国的几位,就是前朝的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干隆,这些人都了不起!要知道清朝,满清是少数民族,入主中国以后,要统治一个多数的民族,那是不容易的。大家不服你,这在当时认为是外国人,你侵略我们国家,大家怎麽能服气?这些满清的皇帝,他们很有智慧,他当时率领文武百官一起来学习儒释道三家的教育。皇帝带头学,然后教老百姓一起学。老百姓本来对自己的文化就会热爱,皇帝提倡,当然自己就更要学。皇帝多聪明,他不要老百姓,说「你听我的」,这老百姓肯定不服。皇帝说,你也不要听我的,我们一起听老祖宗的,孔子怎麽说的、老子怎麽说的、佛怎麽说的,这是他们圣人说的,我们要听,不仅你要听,我也要听,大家就服了。你看,这就建立见和同解,所以满清能够统治几百年,这不容易!中国人没有把满清当作是外国人统治,接受了满清,认为满清也是咱们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所以见和同解,一定是大家都来学习圣贤教育,这就和了。
 
圣贤都教导我们,万物一体。你看老子讲,「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」,这是道家讲的。佛也是这麽讲,一切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既然是心现识变的,同出一个心性,它本来就是一体的。所以,知道有自性、一体,你就能够接受一切差别法门。差别法门是讲相上,相有差异,性无差异,所以「故不同」。知差别法门,故不同,这是君子,君子见地高,高就高在这儿。小人情执,就不同了,情执心量小,不能容纳不同的事物。情执就一定要求同,求同就举一废百,一定是以我所认定的为尊,其他的都不行,都不能要,这怎麽能和?所以要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,这个理念很重要,大家都来做君子,这社会怎麽不和谐?
       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