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马牛问君子。子曰。君子不忧不惧。曰。不忧不惧。斯谓之君子已乎。子曰。内省不疚。夫何忧何惧。】
这一章跟前面一章有直接的关係,都是司马牛问的,背景都是一样,司马牛面临着他的兄长要作乱的这麽一个境况,所以当然他心中也就有忧、有恐惧,于是他来『问君子』。这都是他想把心中的这些忧恼、恐惧解除,他来问老师,也不敢直问,就拐着弯问一个问题,问如何做君子。孔子对他的心事非常明白,圣人真是视思明、听思聪,看你的言语动作,他就理解你的心事在哪,所以都是对治毛病。所以孔子说,『子曰,君子不忧不惧』。什麽是君子?君子是没有忧恼、没有恐惧,就是孔子说过的君子坦荡荡,小人才长戚戚,坦荡荡是不忧不惧。结果司马牛是个中下根人,领悟力就稍微差点,为什麽?心浮气躁,所以领悟力就差,所以他听不懂夫子讲这个什麽意思。他又问,『曰:不忧不惧,斯谓之君子已乎?』你看跟前面的问话差不多,都是一开始没听懂,所以再问。前面夫子说仁者其言也訒,他又问,其言也訒就是仁吗?这里夫子说了君子不忧不惧,他又问,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吗?都是一个问题,心浮气躁,所以孔子跟他讲的道理都不能够一下掌握。不过孔子非常的慈悲,对待中下根的学生也不会舍弃,他问就继续给他回答,『子曰,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』内省就是自己省察自己。一个人自己省察自己,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的事,没有对不起别人,自己内心中就没有愧疚了,上对天、下对人都能够问心无愧,所以何有忧惧?这就是君子。
当然夫子给他做这样的开导,也是为了帮助他走出思想误区和思想的阴影。因为司马牛的兄长司马桓魋要谋反,司马牛曾经劝谏他,让他放弃这种想法,但是司马桓魋不听。所以司马牛现在就是无可奈何,既不能够阻止他的兄长谋反,又不能够大义灭亲去报桉。一报桉,他兄长肯定就被杀掉,这就有违了悌道。这两难!怎麽办?心里有忧恼恐惧,不能释怀。孔子当然看得出来,明眼人,所以告诉他怎麽解决,不是说帮他解决这个事,这个事很难解决,但是告诉他不忧不惧,因为忧惧解决不了问题,那何必要忧惧?只要自己尽力了,譬如说司马牛已经尽力的去劝止他的兄长不要谋反,他已经尽力了,他自然问心无愧;他也不到国君那里去告发他的兄长,对他兄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,他自己内心没有愧疚。这也就不失为两全的办法了,因为这个事情不是他个人能力所能够扭转的。所以夫子就劝他不要忧惧了,你已经尽力就可以了,这就是君子。夫子也曾讲过,「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,智者不惑」,智、仁、勇这三达德。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君子,对一切事情不要迷惑,知道自己该怎麽做,尽力做了,也就不要再去忧虑什麽或者恐惧什麽。蕅益大师在注解这一段讲了一句,说「不从君子二字上悟出不忧不惧根源,便是不内省处」。内省就是自我的反省,怎麽样自我反省?反省内心中有些什麽烦恼,有烦恼要把烦恼放下,这是真正做内省克己的功夫,这是君子。所以这里说,不从君子二字上悟出不忧不惧根源,意思反过来,说君子就是要从不忧不惧的根源那里去悟。根源是什麽?根源是仁。仁是自性中的性德,要悟,我们要回归到自性上。回归到自性,智仁勇三达德都具备了,自然就不忧不惧,这是究竟的内省功夫。
但是司马牛还做不到这点,毕竟他是中下根人,教他一下悟,悟不出来。夫子给他一个提示,不能悟出自性,至少要悟通因果,真正你深信因果了,你也能够不忧不惧。为什麽你会有忧有惧?说明你对因果还不是深信,真正知道因果了,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,该来的它就会来,挡也挡不住,该去的它也要去,留也留不住,自己能做到问心无愧,内省不疚就行了。忧有什麽用,惧有什麽用?他的兄长司马桓魋谋反,当然会有他的因果。自己跟他这一生成为了兄弟,这也是前生带来的因果。如果真正是自己因此而灭族了,自己也被牵连进去了,那也是自己的因果,忧惧有什麽用?你做到仁至义尽、内省不疚、问心无愧,就可以了,这就是君子,夫子给他提醒了。所以内省检点什麽?就检点自己到底对因果是不是深信,你能检点出这个,那就算你开悟了。先深信因果,才有开悟的机会,因为深信因果的人,他的心是平静的、是安定的。《大学》里面讲,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」。知止,人知道因果,他才知止,他的心就定下来了。就像了凡先生,你看他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了,一点都不错,他深信不疑,人真的进退有命、迟速有时,你急也急不来,所以不忧不惧了。了凡先生真是不忧不惧,他深信因果就能做到。深信因果的人,他心定、心静、心安,最后就能开智慧,虑就是智慧,虑而后能得,得就是得成圣人。因定开慧,没有定不行。定怎麽来?深信因果来。所以,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曾经说过这麽两句话,「善谈心性者,必不弃离于因果;而深信因果者,终必大明乎心性」。彻悟禅师也叫梦东禅师,大彻大悟之后,转修净土法门,他讲到的善谈心性的人。
孔子善谈心性,他怎麽谈?他没有离开因果来谈,因果使人容易理解。就讲心性,一般人很难理解,除了颜回以外,我看其他人都够呛。连子贡都说,「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闻也。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」,夫子讲到自性、天性这些本体的问题听不懂,不可得而闻也;讲到文章,讲得出来的道德文章,这个可以理解。所以夫子就多谈因果方面的,因果属于文章类,说得出的、你能明白的。但是因果也就反应了自性的体相用,因果是相用,相用不离它的本体。所以你能深信因果,最终你也能大明心性,你能开悟。所以,我们估计像颜子这类的上根人很少,至于说像佛门里面六祖惠能大师是上上根人,我看现在根本没有。像颜子这种上根人都很难找,凤毛麟角,大部分是中下根人。我自己是下根人,你们可能比我好一些,你们是中根人,但是都得要从因果下手,学习因果、深信因果,最后才有开悟的可能。所以你能够深信因果,就能不忧不惧。不忧不惧,你心定了,就能开智慧,而不会像司马牛那样心浮气躁,这是夫子对治他的毛病。
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