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曰。由之瑟。奚为于丘之门。

时间:2022-12-14 10:39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曰。由之瑟。奚为于丘之门。门人不敬子路。子曰。由也升堂矣。未入于室也。】
 
 
孔子在这里评论子路,由就是子路,他叫仲由。瑟就是一种乐器,琴瑟。弹这个瑟琴的时候,一定要心平气和,表现出那种悠闲自在气质,这才能弹得好。这个琴不容易弹,因为你要有一定的修养,才能够弹奏得好。所以古人说,这种瑟往往帮助人,你弹奏的时候,帮助人惩忿窒欲。忿是愤怒,欲是欲望,把愤怒、欲望能够把它调和,调下来。惩是压制它,窒也是压制,压制烦恼、欲望,把这心调好。你心调好了,你这个琴才能弹好,所以它可以正人之德。子路弹琴就比较差些了,技术不够精良。在「集解马注」里面说,《集解》是《论语集解》,里面引马融的注解说到,「子路鼓瑟,不合雅颂」。鼓瑟,就是弹瑟这种琴,子路弹得不怎麽好,跟雅颂之音就不能合。雅颂之音是让人心气平和的,这是好的音乐,但是也要有好的修养的人,才能够弹出那个韵味。子路这个人性情刚勇,比较急躁、鲁莽,所以弹琴的时候当然也就欠缺和平的味道。根据《说苑.修文篇》和《孔子家语》里面,就说到子路弹瑟琴的时候,都有一种杀伐之声,杀气很重。子路原来是打猎的,他有一种杀气,弹起来一点韵味都没有,没有心平气和的韵味。
 
所以孔子在这里说,『由之瑟,奚为于丘之门』,丘是自己,孔子的自称,他名叫丘。他这里说,「在我们门中的弟子里面,就仲由弹琴怎麽弹出这个音调,他怎麽能够是我们孔门之内的弟子?」这个话也是批评得很严厉,老师批评学生,其实是爱学生,看到学生可以接受批评,所以是帮助他进步。我们如果是一同学习,听到老师批评别人,应该採取什麽态度?不要想到这个老师这麽看不起他,那个人一定是很差劲,于是我们也看不起他,这就错了。应该反求诸己,想一想,老师批评他,我有没有这样的缺点?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这就对了。不能够看不起同学,看不起同学,实际上自己更差劲。六祖惠能大师讲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见到别人有过错,把它放在心上,自己生骄慢心,看不起别人,这是自己最大的过失。我们看经文当中讲到,『门人不敬子路』。门人是孔子其他的弟子,听到孔子讲子路、批评子路,于是就对子路不恭敬,生起骄慢心。当然,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个门人,应该是个别人,孔门三千弟子,难免有这种俗人,凡夫俗子,听到老师批评学生了,自己就生骄慢,对子路也就不恭敬。子路是贤人,虽然没做到圣人,但他至少是贤人,他的成就也相当了不起,怎麽因为弹奏不好就不敬人家?孔子知道了这个事情,所以他又说,『子曰: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』。孔子这里又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,说,仲由(子路)的造诣已经到了升堂的阶段。就好像我们到一个房子里面,主人在内室,我们要到内室去,先要穿过厅堂。如果看古代的房子,那就更讲究了,要过个中堂,然后进去内室。这是比喻说子路的境界已经升了堂,登堂了,但是还没有入到内室,就差这一步。给子路把这话说回来,目的是什麽?让弟子们不能够不尊敬子路,这也是点拨其他的门人,批评他们不敬子路,这是错误的。孔子的弟子们每个人境界都不一样,有的人入了门,就像进一个厅堂里面,他入了门。入了大门,还要进到院子里面,要上阶,上个阶梯,然后再登堂,最后入室。入门、上阶、登堂、入室,这由浅及深,弟子们程度各别,孔子三千弟子里面,这四类人都有。最难的当然是入室,谁入室?颜回入室,夫子最讚叹颜回。子路、子贡这都还没有入室,但是他们也升堂了,这也不容易,很难得了,要再进一步,他就入室了。如果我们见到子路就生骄慢心,看不起人了,说老实话,别说登堂入室,门都没入,还在门外。
 
要入圣门,我们恩师给我们开出个条件,就是放下十六个字。哪十六个字?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这十六个字要放下,你才入门。贪瞋痴慢的慢,傲慢,如果有,也没入门。当然,我们恩师讲的标准更高,他说,把十六个字放下,你就到大门口了,再跨一步,就进去。这十六个字没放下,大门口都没到,你还在很远的地方。这个是佛门的门槛,比儒家要高,放下十六个字,到门口。再进一步,你得放下见烦恼,断身见、边见、戒取见、见取见、邪见,要把这见惑断了,你才能叫入门,你证得小乘须陀洹果了,那叫入门。佛经里面讲入流,入圣流。
 
蕅益大师《注解》当中说,「收之,则升堂。拣之,则门外。可参」,可参就是让我们好好参。这个参不是想,参和想是不同的。想,是你用自己的第六意识思惟,在那推理、推敲、琢磨,思前想后,想出来的不是智慧,想出来只能叫知识。你想明白的,那是你第六意识心里面作用,不是真智慧。智慧怎麽来的?不要想。不要想,就叫参。这个问题提出来了,我们一下不明瞭,怎麽办?存疑,要不断的读诵。像禅宗里面参话头一样,参话头,问你一句话,「父母未生前,什麽是你的本来面目?」这个问题你不能想。你想,父母没生我前,是不是我在娘胎里做胎儿?你这一想、一推理,全错了,全不是那样,不能想。但是,这个话头重复在心里,叫参话头。所以,《论语》每一章都可以做为话头一样参。蕅益大师给我们提个话头,说「收之,则升堂。拣之,则门外」,你去参,不断的重复这句话,忽然明白,这就悟了。参悟,唯有靠参,才能悟,靠想不能悟,反而把悟门堵上。我们这里不是讲禅,我们是讲教,所以不管你明不明白,我们都把这意思给你说一说,透一透,你明白就明白了,不明白那就回去慢慢再参。收之,则升堂,是说夫子收了弟子,收了子路,子路是算孔门弟子,哪一类弟子?升了堂的弟子。可是,拣之,拣是拣别,拣别他算不算真正孔门传人?不算,门外汉。所以,他这里讲「奚为于丘之门」,他不是我们孔门之内,这个标准就高了,门槛很高。
 
谁真正是门内,关门弟子?那只有颜回。除了颜回以外,其他人还不够资格,这是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很明确说出来的。为什麽子路还没到达入室的弟子,就是他还没成为圣人?根本原因还是有放不下。要做圣人,没别的,不是往外求,是把内心中种种烦恼放下就行。你放下就升堂、就入室,放下愈多,你入得愈深,升得愈高。佛法里面讲,放下妄想分别执着。放下执着的人,这种人出了三界六道,这个人才叫登堂入室之人。颜回达到了,子路没达到,子路还是属于门外汉,为什麽?生死未了,他没真正大悟。把执着放了,还要继续提升,那就放下分别、放下起心动念。放下了分别是菩萨,放下起心动念,成佛了。成佛叫圆满,颜回还没圆满,所以颜回死的时候,夫子非常的悲痛。悲痛什麽?颜回,第一个他自己还没有真正到成就,就已经寿命到了;第二个,最有希望能够传自己法的就是颜回,他一走,这法就很难再传,所以苍生就苦了,为此而悲痛。我们学习儒,也要努力去做孔子登堂入室的弟子,要立这个大志向,千万不能得少为足,不肯进步。圣贤,每个人都能做得到,特别我们学儒,现在还能够兼学以佛法来做为我们的修行指导,入儒的境界就容易了。
      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