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细讲论语:颜渊死。子哭之恸。从者曰。子恸矣。
时间:2022-12-12 09:04 编辑:上善若水 点击:
次
【颜渊死。子哭之恸。从者曰。子恸矣。曰。有恸乎。非夫人之为恸。而谁为。】
这也是讲到颜回死了之后,孔子到颜回家里弔丧,所以弔丧是痛哭,『哭之恸』,这个恸是哀伤都过度了。结果随行的弟子,『从者曰』,随行的弟子也想安慰一下孔子,说『子恸矣』,说夫子您哀痛有点过度了!意思是说,您不要那麽哀伤,要节哀。结果孔子就说了一句,『曰:有恸乎?』这是说明什麽?孔子伤痛过度而不自知,弟子们一提醒,他就一下子有了个疑惑,说「有恸乎?」说我有哀伤过度吗?然后,继而转念一想,就说到下面一句话,『非夫人之为恸,而谁为?』想到自己确实也是过分的哀痛,他说「非夫人」,夫人就是此人,这此人就是指颜回,这个话意思是说,「我不为颜渊哀痛,那还要为谁哀痛?」这一章跟前面「天丧予,天丧予」那一章合起来看,我们就能了解,夫子真正因颜回之死而哀痛的情形,真是非常深痛的、深深的悲伤。
蕅益大师在注解这一章说到,「朝闻夕死,夫复何憾?只是藉此以显道脉失传,杜后儒之冒认源流耳。若作孔子真如此哭,则獃矣」。蕅益大师为我们揭示出来,夫子为什麽这麽哀痛的真正的意思。「朝闻夕死,夫复何憾?」夫子已经早就悟道了,他曾经讲过,「朝闻道,夕死可矣」,早上听到了道,就是听到宇宙人生真相,即使到晚上就死了,也都没什麽遗憾,「夫复何憾」,还有什麽遗憾?实在讲,真正闻了道,你明瞭了宇宙人生真相,你就了解生死已经没有了,所以朝闻可以夕死,那死的是自己的一个臭皮囊而已,哪有真的死?真正的自己是不死的,那个是自性,那是真我,我们讲灵性不生不灭。
孔子早已经悟道了,他也知道颜回也悟道了,为什麽夫子在这里这麽哀痛?明明是没有生死了,还为颜回之死这麽哀痛做什麽?底下告诉我们,「只是藉此以显道脉失传」,所以夫子所哀痛的,不是哀痛颜回他本人死了,是哀痛的道脉从此失传。正如释迦牟尼佛去世的时候,他入涅槃的时候,佛的弟子们个个都痛哭,这些弟子们大部分都证得了阿罗汉果,最起码的像阿难尊者他也证得须陀洹果,初果,至少他这个道理都明白了,知道人没有生死。佛入灭了,为什麽大家还这麽痛哭?也不是哀伤佛,他们知道佛没有生死。只是哀伤佛去世了,佛不在世间,众生因此而失去依靠,哀痛众生的这一面,不是哀痛佛。夫子这里哀痛颜回也是这个意思,颜回能传夫子之道,现在他死了,道脉失传了,后世的众生就可苦了!这样哀痛,也是杜绝「后儒之冒认源流耳」,夫子在这里给我们表现出来,颜回一死,这道也就失传了。如果以后还有人冒认源流,冒认说我真正得夫子的心传,这就错了,杜绝有人以此为自我标榜的这种流弊。那我们又为什麽说蕅益大师他得到了夫子的真传?他怎麽得的?当然他得夫子真传,不是光靠儒就能得到,那是要藉佛法。佛的真传传下来了,我们能够得佛的真传,自然也能得儒的真传。儒佛道同,都是讲的同一个道,都是自性所流出来的。儒的道传不下来,我们可以从佛的道那里得到真传,得到了真传,一个得到了,其他的都得到了,儒也得到了,道也得到了,再给你讲,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传,你统统都得到了。为什麽?因为无一不是自性中流出来的,你证得自性了,你当然统统都得到了。所以清朝的大儒都这样说,「吾学佛,然后知儒」,我学了佛法,真正在佛法里头领悟了,才能够真正领悟儒。换句话说,不学佛,得不到儒的真传。
可见得,佛法传入中国来,真正大大的丰富了传统文化,也使学儒的人能够再次有机会重新悟到孔颜心法。孔子在这里做痛哭的样子,实际上他的意思也是给我们显示出来,不是他真正在那里为颜回之死而哭。如果你真正把他当作孔子真的哭泣,还是那种被情感所束缚,这就獃了,獃是呆板了,我们叫死板,不懂得言外之意了。夫子这种表现,实际上是暗中传递这个讯息,儒的道脉失传。如果将来没有佛的流入,恐怕谁都得不到真传。
蕅益大师这里讲,也给我们透露个讯息,儒释道三家要兼收并蓄、要融会贯通才行。如果是学儒,但是批评佛、批评道,有门户之见,说老实话,这个人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,这个人不是真正得道的人,他是冒认源流,包括朱子本人,实际上他也没得到真传。为什麽?他还会据儒毁佛,这就说明他没得到真传。真正得到真传的人,他一定是圆融、圆通的,绝对不会去互相批评指责,而是兼收并蓄。
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