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细讲论语:子曰。孝哉闵子骞。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
时间:2022-12-12 08:38 编辑:上善若水 点击:
次
【子曰。孝哉闵子骞。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】
这个「间」,有一些古注是写闲,就是清闲的那个闲,但是实际上是念间。夫子在这里讚叹闵子骞,闵子骞是他的弟子,讚叹他的孝,说到『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』,什麽意思?意思是说,闵子骞以孝行感动了父母,感动了家人,就是修身而能齐家,使得外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无话可说。这个间就是间隙,也就是没话可说了。根据《朱子集注》里面的注解,他引「胡氏曰」,这是宋朝的大儒胡寅,「父母兄弟称其孝友,人皆信之无异辞者,盖其孝友之实,有以积于中而着于外,故夫子叹而美之」。胡氏说,父母兄弟称其孝友,这个其就是指闵子骞,父母兄弟都称讚他能够孝悌,孝是对父母,友是对弟妹,友爱兄弟,「人皆信之无异辞者」,大家都因为对他的品格的敬佩,所以都能够信他,没有说不好听的话,也就是都讚叹他。「盖其孝友之实,有以积于中而着于外」,他能够孝友,孝友的存心在内,表现在外面的行为,自自然然就给人以厚道那种印象,就使人对他尊敬、信赖,这是外面、外表就有这种气质。所以,「夫子叹而美之」,孔老夫子讚叹他、讚美他。
闵子骞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熟知,「闵损芦衣」,你看看,他的后母这样的虐待他。闵子骞那时是很小,他是在家里做哥哥,后母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。后母偏爱自己的两个孩子,虐待闵子骞,让闵子骞穿芦花做的衣服,冒充棉衣,给自己的儿子就穿很厚、很暖的衣服。闵子骞就在那里忍受,毫无怨言,绝不看自己母亲的过失,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,「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」。父母这样对他不好,他还要尊敬父母,对,因为这是天理,孝道是天理,没有任何理由不孝敬。当他的父亲后来发现实情了,要把他母亲赶走的时候,闵子骞还替他母亲求情说,「母在一子单,母去三子寒」,还是让母亲留下来,母亲要是不在了,三个孩子都会受寒。你看,这样真诚的孝心,感动了他的父亲,取消了要休妻的这个意思,更感动了他的母亲。后来,他的后母成为了慈母,关爱他就跟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两样,这就是转化了一家人。真正就是修己以安人,修身以齐家。这种人能齐家,必定能治国、能平天下,都是用同一颗心,至诚的孝心,孝心就是爱心。闵子骞出来做事,也是把这种至诚的孝心带到社会上,对一切群众都是用这颗孝心,「事诸父,如事父;事诸兄,如事兄」,用孝友的心对待万民,那叫以孝治天下,实现和谐社会。
古圣先王之所以能够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,都是用这颗心。所以《孝经.开宗明义》就说,孝道是先王的「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」,这就是和谐社会。先王,古圣先王所用的法宝,就是用孝道。你看,尧舜禹汤,文王、武王,这些帝王都是用孝心,孝心是一体的心。首先看父母跟自己一体,这是事实,本来就是一体,没有父母怎麽可能有我们?我们是父母所生的,一体。然后,扩而大之,视一切众生跟我一体,那就是成为圣人了。为什麽我们跟众生是一体?因为我们跟众生都是一心所变现的,同一个心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当然也是一体。这个一体的心就是孝心。所以夫子这里讚,『孝哉闵子骞!』闵子骞他认知这一体了。蕅益大师注解当中说,「从他格亲苦心处表出」,他就是指闵子骞,格是正的意思,正亲,就是让自己的父母正过来,特别是他的后母。后母原来是恶心的,偏私,虐待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,这是恶,后来正过来了,让父母断恶修善,这种心叫苦心。闵子骞遇到这种考验,他没有逆反,他是逆来顺受,真正是恒顺众生,恒顺自己的父母。没有说一定要怎样改观这样的一个境界,「这个境界对我不好,我要把它改造一下」,没有这样想,就是顺受,用自己的品格、操守、孝行来感化,这是苦心。甚至他父亲要把他的后母休掉的时候,他还反过来为后母求情。你看看他这个心多麽的善良、多麽的仁厚!所以,值得夫子对他这样讚叹。夫子讚叹「孝哉闵子骞」这个话,就是从他这个苦心处表达出来的。讚叹闵子骞,当然目的就是让我们效法他,对待一切的恶缘,我们都要用那种孝顺心、感恩心对待,绝不能够逆反,绝不能够起怨恨,更不能够报复。你说这种恶缘还要感恩吗?感什麽恩,他对我有什麽恩?有恩!正因为他对我不好,而我能够忍受,我能够欢喜接受考验,这使我的境界往上提升,我应该感谢他,是他造就了我。像闵子骞,没有后母,怎麽能够造就出闵子骞这样的孝子?所以闵子骞感恩他的后母,怎麽能够让父亲休掉自己的后母?一定要哀求父亲。后母对我有恩德,她让我能够守住孝道,在考验的境界里面,我过了关。正如夫子也是经历了陈蔡绝粮的时候,他也很欢喜,他说出「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」,天寒地冻才知道松树、柏树最后凋零,它能保持常青。所以你要感恩那个岁寒。这一章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