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入太庙。每事问。

时间:2022-12-09 12:52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入太庙。每事问。】 根据《雪公讲要》,他引郑康成的注解,郑康成说,「为君助祭也。太庙,周公庙也」。『入太庙』,做什麽?太庙是周公庙,那是供奉周公的宗庙,周公是鲁国的始祖,是文王的儿子、武王的弟弟,大圣人!孔子最佩服的就是周公。鲁国每一代的国君都是周公的后代,所以用太庙供奉周公,祭祀他,入太庙是祭祀。这些臣子、大夫也要陪同国君助祭,所以一同入太庙。这一章是记录孔子入太庙时候的情形。『每事问』,就是认真的学习,因为太庙里面有很多祭祀用的器具,还有祭祀时候各种礼仪,应该站哪里,东西放置在哪,那都不容错误,处处要一丝不苟,否则叫失敬。如果是心生怠慢,那就是对祖先的亵渎、不敬,这样的祭祀就不能感格祖先的神明。所以入太庙每事问,是记录孔子认真学习,不耻下问,事事认真,处处恭敬,这样的一个行持。 前面第三篇,这是《论语.八佾第三》里面的第十五章,跟这一章有非常相同的部分。第三篇第十五章是这样说的,「子入太庙,每事问」,底下说,「或曰: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子闻之曰:是礼也」。这一章我们前面讲过,这里略略提一下,因为两章有相同的部分。「子入太庙,每事问」,这是孔子到太庙里面,认真学习。「或曰」就是有人说,「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」,谁说鄹人之子知礼?鄹人之子就是指孔子,因为孔子的父亲曾经在鄹邑,鄹是一个地方,在鄹邑里头做过官,所以鄹人之子就是孔子。谁说孔子知礼,他入太庙,每事问,什麽都问,什麽都不懂的意思,那他怎麽能说懂礼?结果「子闻之曰:是礼也」,孔子说,每事问,正是礼。如果不懂还不问,那就是非礼,所以这是认真学习。 前面这一章跟这里的这一章有相同部分,但是雪公认为这个不属于重复,两章它的意思有不一样。雪公引《皇疏》,这是皇侃的注疏,「前是记孔子对或人之时,此是录平生常行之事,故两出」。前面在「八佾第三篇」,刚才我们念的那一章,是记录孔子对或人,就是对某一个人,某人说他,怎麽你还知礼,入太庙还每事问,孔子对他的一个对答,这是只是这麽一次,有这麽一次的情形,不是说每次进太庙都有人来说他,就有这麽一次有人说他,他就有一个回答。这里记录的「入太庙,每事问」,是他平生常行之事,所以孔子每一次入到太庙里面都认真虚心学习,因为要学的礼太多。祭礼是非常复杂的一套礼仪,所以孔子一丝不苟的来学习,请教这些专家们学礼,这是记录他平常好学那种态度。所以这是两出,属于记录两桩事,不是一桩事,不算是重复。 确确实实,孔子,蕅益大师注解里面讲的,「不知便问,是孔子直心道场处」。直心道场就是真诚心、率直的心,没有歪曲的,心中没有其他杂念,这就是直心。心里杂念多,心就不直,心就委曲。孔子心无杂念,到了太庙就是一心学习,不知就问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所以他并不以不知而为耻,不耻下问。这才是孔子真正令人佩服的地方,是我们应该学习的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,问人好像就比人低了。没什麽不好意思,闻道都有先后,本性都是平等的,有先觉、有后觉,先觉觉后觉,理当如此,没有什麽心理障碍。所以要虚心多向善知识、方家请教。 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