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曰。譬如为山。未成一篑。止。吾止也。

时间:2022-12-01 11:11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曰。譬如为山。未成一篑。止。吾止也。譬如平地。虽覆一篑。进。吾往也。】
 
孔子用两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求学。这里说『譬如为山』,为山就是堆成一座山,为就是做的意思,要做一座山,堆成一个山,我们要累土。这个「篑」就是盛土的器具,我们累积一座山要一篑一篑的,这是一点一点的去累积。如果是还没累到成山之前,还差一篑我们就能累成了,但是我们止了,『未成一篑』,就差一篑还没成,没成功我们就止住了,这一止就不能成功,所谓功亏一篑。这个是谁止的?『吾止也』,不能怨人,功亏一篑是自己停止了,不能怨别人。像你做好事,你得矢志不渝的做下去,立定志向、目标,你就一直做下去,不成功、不达到目的,我们不能停止。你要停止,你不能埋怨,这是因缘不足、很多人障碍你,你都埋怨别人,不行,是你自己停止。你不停止,谁也不能让你停止。
 
底下又举一个比喻,『譬如平地』,这个平地应该是什麽?有坑坑洼洼的,有地上的这些洞,我们要把它平整。这个平地应该对为山,为山是做山,为是动词,所以平地的平也应该做动词。在先儒有这麽一种讲法,是填平洼地。『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』。「覆」就是再填下去,再填一篑土,「进」就是你要再进一步,再努力一下,你就成功了。这个成功也跟别人不相干,是自己肯下努力,你肯用功得到的结果,所以叫「吾往也」。往,是我所下的努力,所以成功与否都在于自己,自己只要肯去做,没有说达不到目的的。孔子用这个比喻,不是真正让我们去为山、去平地,是用这个比喻,当然他这个比喻是泛指很多事情,我们为学、我们求道、我们做一样好事,都是要用这种精神,乃至读一本书、上一堂课,小事都要如此。我们以学问增长来讲,学问天天累积就能增长,不能够我今天学够了,我就不再学了;今天听经了,我就不再听了,这个就止了。一止,往往是功亏一篑。特别是学圣贤之道,古人讲得好,「三日不读圣贤书,则面目全非」。这是真的,现在我看不用三日,一日不读圣贤书,一日不听圣贤教诲,肯定也是面目全非。至少我自己是这样,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比我好一点。所以天天都不能间断,所谓学无止境。到什麽时候而后止?一定要成圣人了,那叫无学,学到头了。没成圣人、没成佛,你都不能停止,这叫好学。
 
颜回就是因为好学,所以他成就;夫子他自己也是因为好学而成就的。夫子自己说,说得很中肯,你看《论语》上面讲的,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」。丘是夫子自己的名,他自称名,就是讲我。说十室之邑,十室是十户人家,有十户人家这麽一个小地区、小社区,必定能找到像我一样的忠信之人。孔子是忠信之人,他有德行,这是德行的根。忠信是怎麽来的?孝悌来的,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,这八德是成圣成贤的根本。夫子这麽说,既是谦虚,我想也是事实。特别是在他那个时代,科技文明还并不是很发达,所以人心的污染比较少,他说的应该是实话,一定能找到根很好的人,忠信像他一样的人,不难找到。但是为什麽不能都成为像孔子一样的人?因为不如他的好学。
 
所以你能不能成圣人得两个条件,一个是你要有根,就是忠信的根;第二个你得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好学,你就能够成为像孔子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圣人,这不正是我们恩师在反覆提倡的?学道先得扎根,儒释道三个根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是儒释道三个根。你把根扎好了,你就有忠信的根,你就像孔子那样忠信;然后你还得好学,天天不间断的深入圣贤经典,你这一生才有指望成为圣人。如果只有忠信的根,没有好学,没有深入、长时薰修,那你也是浪费了,你只是保证这一生不堕落,但是你不会有什麽成就,来生恐怕遇到不好的缘就会堕落。所以学无止境,要长时薰修,绝不气馁,真的是一直到死才算是一个了结,真是像曾子所说的「死而后已」。实际上,如果学菩萨道,死了也不能后已,已是停止,这一生死了,来生还接着干,世世常行菩萨道。那我们怎麽办?我们得求往生,这一生终了,我们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,然后乘愿再来接着干。那个时候干跟现在完全不一样,你是菩萨了,你好学,那是比现在要长进一万倍不止。
 
《朱子集注》里面有一段话,也挺好,我们把它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。他说「书曰」,《书经》讲到,「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」。九仞是高山,如果我们堆一个高山,就差一篑没有填上去,可能就没有了,功亏一篑。「夫子之言,盖出于此」,这个话应该出处在《书经》。「言山成而但少一篑,其止者,吾自止耳」,是我自己止的,不是别人,不能埋怨因缘,不能怨天尤人。「平地而方覆一篑,其进者,吾自往耳」,也是我们自己的,我自己去努力得到的成功。「盖学者自强不息,则积少成多;中道而止,则前功尽弃。其止其往,皆在我而不在人也」。所以你现在停止还是继续努力,在你自己。不能说我现在没有这个缘分,因缘不足,我就不学了,学不学是在你自己,这个事情是求自己,不是求人。成圣成贤也是求自己的,跟别人没关係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最后讲到,「勿自暴,勿自弃,圣与贤,可驯致」。如果自己止了,不肯再去努力了,那叫自暴自弃。本来你可以成圣人的,你现在不愿意去做,你就自暴自弃。圣与贤每个人都能成就,但是要驯致,驯是你要有个过程,不断的驯服自己的习气毛病,要长时间的薰修,最后达到成功。
      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