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子曰。君子坦荡荡。小人长戚戚。】
这句话引用得很多,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,君子心境平坦广大,所以叫『坦荡荡』。『长戚戚』,郑康成的注解里面注为「忧惧」,担忧、恐惧,这是长戚戚这个意思,雪公也主张这个意思,比较贴切于小人之心。也有的古注把戚戚底下加一个足字,念蹙(音促),小人长蹙蹙,这个意思就是紧迫、窘迫,这个跟荡荡是相反、相对,这也是一个意思。但是用存心来讲,小人之心常怀忧惧,所以解释成忧惧比较好。为什麽小人和君子有这个区别?「程氏《集释》」,《论语集释》引李二曲《四书反身录》里头的话,李二曲叫李顒,明清时期的大儒,号二曲。他的《四书反身录》这章里面讲,「君子不为名牵,不为利役,便俯仰无愧,便坦荡自得;小人不为名牵,便为利役,未得患得,既得患失,便是长戚戚」。这个讲得好,君子没有名闻利养的心,把名利放下了,自己做正人君子,俯仰无愧,「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」,所以自然坦荡荡,心地宽广,真是「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敲门」。小人就反之,为了名利,干出很多不义之事,「未得患得,既得患失」,患得患失,没得到想得到,得了之后又怕失掉,所以忧惧。
蕅益大师解释说,「荡荡,即坦字之注脚,所谓居易以俟命也,却是戒慎恐惧之体。戚戚,正是无忌惮处。思之思之」。他说「坦荡荡」这个荡荡就是坦的形容词,形容他平坦、广大的样子。这样是怎麽得来的?「居易以俟命」,《礼记.中庸》里面讲,「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」。居易就是君子修身养性,心平气和而安分守己,等待天命的安排,他不攀缘,这是从慎独中得来,他能戒慎恐惧。戒慎恐惧不是忧惧,他是真正在努力反省检点、改过自新的样子,他就自然有坦荡荡。所以坦荡荡,正因为他心地无思无虑,他才能做到慎独。「戚戚,正是无忌惮处」,小人平时肆无忌惮,行险侥倖,他冒险侥倖,不能慎独,所以他长戚戚,根在这儿。所以「思之思之」,要我们细细体会,把那个长戚戚的因断掉,你就不会有忧惧了,你就能坦荡,要放下名闻利养、放下自私自利就行了。
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