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贡曰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。吾亦欲无加诸人。

时间:2022-10-26 08:34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贡曰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。吾亦欲无加诸人。子曰。赐也。非尔所及也。】
 
这是讲到仁恕之道。首先我们看《雪公讲要》,他说「子贡曰」,子贡跟他的老师讲,「我不欲人以此事加之于我身,吾亦不欲以此事加之于人」,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。「孔子曰:此非汝所能及也」。孔子告诉他老实话,这不是你的境界。从这里我们也看到,子贡确确实实有自负的习气,总觉得自己到一定的水平了,然后有点轻言妄谈,跟他的老师讲这个话,结果老师就批评他,你根本没到这个境界。下面说,「此是恕道,尚非大贤所及,仁可知矣」。子贡讲的这个境界是讲仁的境界,仁者爱人;己欲立则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这是仁的境界。子贡以为自己达到了,这是他的错解,误会了。孔子给他点出来,这是恕道。尚非大贤所能及,你还差得很远,何况是仁?仁比恕确实又高一层,仁道是圣人所及的境界。
 
下面引「刘氏《正义》」,这是清儒刘宝楠先生《论语正义》,他说,「程氏瑶田《论学小记.进德篇》曰」,这是引程瑶田《论学小记.进德篇》里面的话,「仁者,人之德也;恕者,行仁之方也」。说到仁恕,仁是讲我们的德,这个德是帮助我们证道的。你看孔子讲「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」,道德仁,仁就是我们的德,这个德就是帮助我们证道。恕是行仁之方,方是方法。我们要力行仁这个德行,用什麽方法?用恕道,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。这个恕道,现在全世界所有宗教都把它做为黄金法则,因为每个宗教里面都有讲这个教诲。证明孔子说的恕道,不是光有儒家才讲,它是什麽?共同的黄金法则,因为它是性德。性德,只要你是人,你本来具有,不是孔子一家之言。底下又说,「尧舜之仁,终身恕焉而已矣」。尧、舜为什麽能成就仁道?他就是终身行恕,他就能达到,所以恕是行仁之方,落实就在恕道。子贡曾经向孔子请问,有没有一个字使我能终身奉行的?孔子就教他「恕」。你看恕字,上面一个如,下面一个心,如其心,就是你不想要的不能加给人,替别人着想,你的心要想到别人,如别人之心,这是恕道。「子贡曰,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此恕之说也」。《论语》这句话就讲到恕道。「自以为及,将止而不进焉。故夫子以『非尔所及』警之」。这是孔子警告他,这不是你的境界,你不要误会。你要是误会,以为你达到境界了,跟人一讲,这是什麽?大妄语。大妄语罪业是重,未证言证,这个是大妄语。孔子不仅说这个话是警惕他,更重要的还是鼓励他,因为做老师循循善诱,总是希望能够帮助弟子们提升。
 
蕅益大师注解里面引「卓吾云」,李卓吾先生讲的话,「推他上路」。这是循循善诱,诱导子贡向仁道、向恕道去进修,让你提升。不是只是给他打压,而是让他提升,这就是老师对弟子的恩德。
        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       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