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曰。放于利而行。多怨。

时间:2022-10-14 08:44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曰。放于利而行。多怨。】
 
这个放念的是第三声,它的意思,先儒有两个说法。第一个是按照西汉的大儒孔安国的注解,孔安国注,「放,依也。每事依利而行,取怨之道」。他这个放,『放于利而行』,这个放字当依字讲,就是依据。这句话什麽意思?每做一件事都依据,看看是不是能得到利益,想着自私自利,这样去行事,这是取怨之道。你想想,大家都自己想自己的利益,这利益就有冲突了。你要得到利益,可能就损害了别人的利益,这不当然就取怨了吗?让人家生怨了。所以化解怨恨要从哪化?先从自己内心中把自私自利给化解掉,把对立冲突化解掉。我不争利,你要利,我就给你,我只有让,绝没有争。老子讲的,圣人「为而不争」,哪里会有对立,哪里会有冲突,哪里会有怨恨?我们看到这个世间,国与国之间、宗教与宗教之间、种族与种族之间都有怨,甚至连家庭当中,夫妇都有怨、父子都有怨、兄弟都有怨,这个世间哪能不乱?一股怨气,怨气迟早要爆发。平时你说要靠忍,硬忍不行的,硬忍,始终有一天会火山爆发。你看冰岛就火山爆发。这伏不住,你得化解。
 
怎麽化解?自己内心中把利放下,你怀的是德,你不要怀着利,这没有怨了,跟谁结怨?这是化解怨恨之道,你知道取怨之道,你就知道化解之道。怎麽办?要教学。把《论语》、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,大力的去弘扬,让大家都来做君子。如果世间都是君子了,这世间肯定天下太平,和谐世界。这个世间小人太多,都是争利的小人,当然世界大乱。《礼记.学记》讲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所以,你们大家做好样子,你看来听《论语》课,咱们每天晚上在这学习《论语》,学什麽?学做君子、学做圣人。我们学就不一样,就能够变化气质,你就有一种儒雅之风出来,这潜移默化的,不知不觉你就变得特别儒雅,怎麽看怎麽像个君子,你就能影响别人。不说话,端坐在那里,你那种气分就有感染力,这是学习的好处。你看我们师父上人(净老)一出门,大家肃然起敬,不讲话,看到他那种温文尔雅的态度,真是孔子「温良恭俭让」的德行全表现出来了。君子大儒之风,看得我们多麽的敬爱。你想不想得到这样的境界?你想,得学。学,最重要是干,「学而时习」,习就是真干、实践,把你所学的用上,用到你的生活当中。譬如说你今天学到这一句,放于利而行,则多怨,我们要化解怨恨,我们就让利,这你学到了。学一条就做一条,你自自然然就不亦悦乎,不亦悦乎是你学习的体验。这是放字第一个意思。
 
第二个还是念放(去声)这个音,当放纵讲。「放于利而行」,这个放是放纵,就是任意发展。什麽任意发展?自私自利任意发展,放于利,把自私自利放纵出来,这样的行为必定招致别人的怨恨。这个利益人人都想争、人人都想要,我们要克制才对;如果我们还要放纵它,我们也像世人一样谋取私利,甚至损人利己,这不就是取怨之道吗?所以这放字当放纵讲,或者当依字讲,两个说法都很好,异曲同工。
 
蕅益大师对这段的注解,解释得很简短。他说,「卓吾云:何利之有?」就完了,问你一句。卓吾是李卓吾先生,跟蕅益大师是同时代的人,也是大儒,儒佛都通的。蕅益大师引用他的话,何利之有?你参去。你想想,你有什麽利益?如果有利益,你可以依利而行,你可以搞自私自利、损人利己,你可以放纵你的私利,但是你真得到利益了吗?一个人损人利己,他得到什麽好处?你看明朝袁了凡先生,他这个命运从小就给孔先生算定,吉凶祸福、进退穷通全都有定数,真是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该来的会来,不该来的想都想不到,真是「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」。你争得的利,都是你命中该有的利益,你要是命中没这个利,你靠偷靠抢都抢不来。不信你去抢抢看,你抢还没开抢就被警察抓起来,何利之有?你该得到的会得到,何必去争,何必去抢,何必去谋人家的?所以说「君子乐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君子不贪利,他心里只有德、只有义,该得到利他还会得,不乐得做君子吗?小人只想着利,把德行、把道义都亏损了,结果该得到的还是他的那麽点,甚至还会打折扣。他这个福,因为他没有德行,不讲道义,被打了折扣,这不冤枉吗?
 
这「何利之有」,真的,你把它参透,也就把利放下了。所以君子是什麽?你真正明白了,你乐得作君子,你乐意去做,一点损失都没有。为什麽不做君子,偏偏要做小人?你把利放下,你才得到大利,这个利不是钱财可以买得来的利。钱财买得来的利叫小利,蝇头小利,而且还是你命中该有的。你把利放下了,放下是布施,布施之后,你得到的是真正大利,所以愈布施愈富有。这个富有,首先是你的体验,你不一定说要很有钱才会感到富有,你没钱也能感到富有。
 
像我现在把工作辞掉,没钱了,我觉得挺富有的。有时候跟企业家一起聊聊天,我就跟他开玩笑说,「我比你还有钱,你看我都赚够了,你还没赚够,我比你还有钱,说明你没有我富有。」真像古人讲的,把金钱置于无用之地,这真富有。你一天到晚为五斗米折腰,那是穷人。你看你挣那点钱多辛苦,就是给你挣得亿万身家又怎麽样?反正最后你也带不走,连身体都带不走,你能带走什麽?只带走你的业。你把这个问题想通、参透了,就放下了,所以你才能体会到孔颜之乐。
 
孔子,你看饭疏食,曲肱而枕之;颜回,箪食瓢饮居陋巷,不改其乐,他乐得不得了,他的生活多简单。孔子吃的是萝卜、青菜,疏食,肉食都没有;「曲肱而枕之」,睡觉枕头都没有,拿手臂枕着睡觉,曲肱就是曲着臂来睡,枕在这个手臂上。颜回吃饭连碗都没有,拿个竹篓,竹子编成个小篓装饭,叫箪食;喝水连杯子都没有,拿个葫芦瓢,瓢饮;居住在陋巷里头,人不堪其忧,颜回不改其乐。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,天天虽然吃的是疏食,瓢饮,但是天天有精神大餐,用我们现在话讲精神大餐。
 
诸位,看到大家那种笑脸,证明大家也都得到这个精神大餐的营养了,是不是比那个世间的要快乐?所以古人讲得好,「世味哪有法味浓?」世间财色名食睡,利欲,那个味道,你要是没觉悟,觉得挺好的,你觉悟了之后,真的不如法味浓。从圣贤典籍里头学习,那个乐从内心中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;再回头看看,那些财色名食睡要赶紧放掉了。放掉之后你也不要害怕,该来的还来,该有的还有,你该有什麽受用就会有什麽受用。
     本文摘录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