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老师讲座

细讲论语:子曰。关雎乐而不淫。哀而不伤。

时间:2022-10-05 19:00   编辑:上善若水   点击:
【子曰。关雎乐而不淫。哀而不伤。】
 
这是孔子评论《诗经.关雎篇》。『关雎」这篇诗,说到乐处而不至于淫,说到哀处而不至于伤。这个乐在古时候是读乐(音洛),这古音,现在我们按照现代人的读法读乐(音勒),比较容易懂,而且更加亲切。语音在历史上是不断的会变化,但是文义不变。所以古圣先贤创造文字,把语和文分开,这是真正智慧。因为语音随着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变化,每个地方有它的方言,读音也都不一样。如果是用语音来保留它的文化,那个文化很容易就断掉;用文字,用文来保留文化,这个就能保留得长久,所谓「文以载道」。所以我们语音是可以现代化,但是这个文字的义理我们一定要讲清楚,要按照传统的来讲。藉古喻今,把古代传统的义理落实到今天我们来运用,这样学《论语》,我相信会真正有实际的受用。
 
《朱子集注》当中解释说,「淫者,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」。这个淫就是过分。那个『乐』,快乐过分了,就失掉了中正,这叫『淫』。「伤者,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」。『哀而不伤』这个伤是讲哀痛过分,这也伤了和谐。所以要不淫不伤,讲求中道。这首「关雎」诗,所谓「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,这是出自于《诗经.国风》第一篇,这首属于「周南」的第一篇,《诗经》第一首诗。放在第一首,一定是很重要。它讲的是什麽?一般人读这首诗就以为这是男女在谈恋爱,男的找女的,找不到就很哀痛,找到了就非常快乐,敲着钟打着鼓,形容他快乐的样子。这一说,把这诗味道全都讲歪了。《诗经》,孔子说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「思无邪」,思想中没有邪思。如果在描绘男女的爱情,这种光是谈爱情,这里头就有邪的味道。这里头寓意很深,如果寓意不深,为什麽孔子把它做为《诗经》开篇第一首?那肯定是极其重要。传世之作,开头的那一句、开头的那一篇,都是最重要的。所以「关雎」这首诗不是那麽简单。
 
我们先看朱子的解释,「关雎之诗,言后妃之德,宜配君子。求之未得,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。求而得之,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。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,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,故夫子称之如此。欲学者玩其辞,审其音,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」。这是讲到「关雎」这首诗,主要的内容朱子认为是讲「后妃之德」。这个后妃,到底是谁的后妃?朱子没有点出来。根据先儒的注解,这个后妃是文王的后妃,周文王要找一位贤德的后妃。只有后妃的德行,崇高的贤德才能配得上君子,君子是指文王。朱子在这里没点出来,当然讲泛指未为不可,不点出君子是谁、后妃是谁,泛指。君子要求后妃,为什麽要求后妃?求一位贤德的妻子,这位妻子能够帮助君子治家,所谓相夫教子,使家族、家道得以延绵长久,这关键是在于妻子的德行。所以,女德对于一家而言至关重要,一个好的妻子,可以帮这个家旺三代;一个不好的妻子,那就不是败三代,恐怕一败败到底了。我们想想有没有道理?古德非常重视女子的德行,印光大师,这是民国时期的高僧,做为一位出家人,看到当时社会的动乱,他也是忧心忡忡,希望能够挽救世道人心。他提倡,要挽救人心,必须重视家庭教育,对儿女的教育。而家庭教育里面尤重教女,教女比教子更为重要。为什麽?有贤女,将来才能有贤妻,有贤妻将来才能有贤母,有贤母才能出贤子,所以那个根在女子。
 
周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,八百年,这个八百年的基业谁奠定的?我们一般人讲是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。那文王、武王、周公是怎麽出来的?他们的母亲培养出来的。历史记载说,文王的祖母太姜生王季,王季娶的妻子太任生文王,文王娶的妻子太姒生武王、周公。这三个妇女,太姜、太任、太姒都是圣人,她们的贤德孕育出圣子。记载中说,太任怀文王的时候,「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傲言」。一举一动,乃至起心动念都正而不邪,这样的胎教孕育出的就是圣子。所以,有胎教始有文王有圣德,她生出的是圣人。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。文王娶的妻子太姒也是圣人,孕育出武王、周公。你看,三位女性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。所以后人把妻子都称为太太,太太这两个字是对做妻子的人最崇高的称谓,这是出自于周朝三太。也就是说,称某人的妻子叫太太是在这里祝福她,妳要像三太一样,太姜、太任、太姒一样,做圣母、做贤妻,将来妳能够培养出像文王、武王、周公那样的圣人,妳做圣母。所以中国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,你看清朝陈弘谋先生编的《五种遗规》里面,这五个遗规其中专门有一个是「教女遗规」,太重要了!所以,如果说中国古代社会是重男轻女的社会,这个话差矣,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。中国不是重男轻女,反过来说重女轻男倒有点道理。中国把男女喻为是天地,干坤。男要效法天,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」。这个大地,女子喻为大地,「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」,女子修的是厚德,像大地一样。大地有什麽德?有四种德,第一主蕴,蕴育万物;第二主生养,生养万物;第三种主静守,大地是静默的,它能够守恒,千年万世都是这样默默的负载万物,它没有抱怨过,人们都把它踩在地底下,它这种谦卑、恒心去负载万物;第四是主身严,身体庄严,大地有山河、有花草,有四季,万物生长,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,有规律,这都是它庄严的地方。所以女子要庄严,庄严不一定说长得好看,是她有威仪、有操守、有品德,这才是庄严。仅仅长得好看,如果变成轻佻,这怎麽可能庄严?真正有这种女德,在家里的太太或者是母亲,可以稳定家庭,使整个家族都能稳得住。大地要稳,大地不能老动,一动就地震了。天,日、月、星辰,它动,它运行,自强不息,周而复始,这可以动。大地就不能乱动,大地一动,万物怎麽能够蕴育生长?所以,一方女德高尚,这一方的水土人心就好。所以女子属于地伦,它能稳固天伦,能使一方水土和谐,所谓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,甚至能够蕴育圣贤,消灾免难。
 
我们看古今圣贤,都是出自于女子的培养,孔子有孔母,孟子有孟母,前面讲的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都是由母亲培养出来的。所以女子可以称为是百善之本、百德之根、百业之源,果然能够在家里相夫教子,尽到这种地伦的义务,她是家的大地,这个家族想必也像周家一样八百年不衰。家里代有贤人出现,从而影响社会,必定是世风淳厚,使社会和谐;也感得天清地宁,日月清明,风调雨顺,圣教得以盛行,可见得女德多麽重要!
 
所以你看这里讲的君子求淑女,这个淑女不是长得好看而已,长得好看未必是淑女,淑是讲她的品德美好。「求之未得」,得不到这样的淑女,不能够入睡,辗转反侧。这个寤寐,寤是醒的时候,寐是睡着的时候,就是醒的时候、睡的时候都在想着。为什麽想?这不是为了淫乐,而是真正想着这个家道如何传承,家业如何维续,这要靠有德的女子来担当。家业能不能够维系长久,可以说关键在于这家庭的太太。所以,君子知道这种重要性,对于婚嫁非常非常谨慎。「求而得之」,真正有这个缘,得到贤德的女子做太太,自然非常的快乐。「琴瑟钟鼓」,这是他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,弹着琴,奏着乐,敲着钟,打着鼓。这个不是为自己,是为家族,是为安定社会,以后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就无忧了。你看,女子这种德行多麽重要!
 
现在大家都不认识这一点了,女子自己也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天职使命,这麽重要的天职使命把它轻忽掉,然后去争着做男子的事业。现在都崇尚女权,讲究男女平等,这种所谓的平等是什麽?男子在外面工作,女子也要在外面抢着工作。所谓男子是天道,女子是地道,各行其道,结果现在女子要争个半边天,地不要了,这就变成什麽?天翻地覆了。家里天翻地覆,这什麽?闹离婚的很多。你看美国,典型的天翻地覆现象,离婚率百分之五十,那还得了!社会哪能不乱?家是社会的细胞,家都乱了,社会哪能不乱?社会也是天翻地覆。
 
古人讲的男主外、女主内,这是符合天道的,符合自然。一个家里主要有两种工作,一个是经济上去维持这个家庭,一个是什麽?教育后代。男子因为他有他的特性,他出外工作相对比较合适,他来负责养家,经济的工作;而女子,她天性比较适合守静,她能够守恒,她有贤淑的美德,比较适合在家教子。教子和经济支持家庭,这两个工作谁最重要?孟子讲得好,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。这无后不是说生不出儿女这是无后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有儿女,没有好好教他,也是无后,因为这个儿女不能够传承家道、家风、家业、家学,这不等于无后了吗?家到这一代就断了。所以,你说男的工作重要,还是女的工作重要?当然是女的工作重要。
 
女子不认识自己的天职之所在,把自己天职任务都丢掉了,去争男子的工作,这叫做舍本逐末。而这样,她自己也很辛苦。为什麽辛苦?因为她负担着双重责任,不仅要繁衍后代,还要养活家庭。你想想,本来她就做一个工作够了,现在她要担当两个工作,跟男子争半边天。男子倒清闲了,他只用做一半了,女子自己一分,还要多做半分。你想想,女权主义的提倡者是什麽用心?岂不是坑害女子,让女子累得抬不起头来!古代还真正是尊重女权,不让女子过量的工作,各有各的义务,家里才能和谐。真正能够认识到这一点,这是智慧,这是和谐的大根大本。我们希望社会和谐,必须首先讲究家庭和谐。而家庭和谐,必须男女各有正位,所谓男女有别。什麽叫别?各有各的工作,各有各的分工,这叫男女有别。女的争做男的事,男的也就不像男的了,这就无别了,这社会岂能不乱?
 
君子所忧虑的就是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淑女,这种贤妻。「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」,但是他的忧虑不能过分,不能伤了和谐;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」,这是得到贤妻淑女了,也不能够乐得过分,也要有中正。所以夫子讚叹「关雎」这首诗,「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」,这中间体会君子、淑女的风范。所以这是希望我们学习这首诗,玩味它的义理,「玩其辞,审其音」,使性情中正,这就不邪了。如果光讲男女恋爱的事,这就既肤浅,也是误导。这首诗讲「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」,关关是鸟和乐的叫声。雎鸠是一种鸟,这种鸟叫义鸟,牠是一夫一妻制的义鸟,绝对不会关係错乱。用这个鸟和乐的声音来表达君子求淑女。「诗序」里面,《诗经》的序当中说到,风之始,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」。这个风是指风劝,劝导天下以正人伦,正夫妇之伦。夫妇之伦是五伦当中的开始,有夫妇才会有父子和兄弟,然后才有君臣、朋友。「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,对于这个淑女,古注有不同的解释。郑康成以为这个淑女是文王的后妃要为文王求淑女,因为天子可以一夫多妻制。多妻也不是为了淫乐,而是多人来辅助天子,相夫教子一个人不够,多人。后妃非常的贤淑,没有丝毫嫉妒,为文王去求淑女。淑女是三夫人以下的嫔妃,这是淑女。郑康成是这麽解释。这些求来的淑女是一起事奉天子,相夫教子。有的古注说这个淑女即是后妃,就是文王的后妃太姒。是讲君子求得后妃,而得以建立周朝八百年的基业,前面我们已经把这意思说了,两种说法当然都有它的道理。
 
蕅益大师是採取郑康成的注解,也就是说这个淑女不是后妃,而是后妃替文王去找来淑女,一起来事奉文王。蕅益大师《点睛》注解里头讲,「后妃不嫉妒,多求淑女,以事西伯,使广继嗣之道。故乐不淫,哀不伤。若以求后妃、得后妃为解,可笑甚矣。诗传、诗序,皆云后妃求淑女,不知紫阳何故,别为新说」。从这里看到,蕅益大师是反对朱子为代表的这些先儒的说法。这个紫阳就是朱子的别号,紫阳先生就是朱熹。
 
蕅益大师说,后妃最贤淑的德行就是不嫉妒。因为在古代一夫多妻,妇人之间嫉妒这是常有的事,确实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不嫉妒。而后妃太姒没有任何嫉妒心,难能可贵,她一心只想着帮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天下,利国利民。所以为文王,西伯就是文王,因为文王当时是西伯侯,那时还是商朝。为文王求得多位淑女,来共同事奉文王,这样使得文王更加安心的来治理天下,使继嗣之道得以推广,后人,文王的后代能够继承文王的德行家风。确实,武王、周公真的做到了。所以这首诗是「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」。乐是谁乐?文王固然是乐,后妃更是乐。后妃只想着帮助文王,她没有丝毫嫉妒。为文王求来淑女,她就非常快乐;求不来,她自己辗转反侧。你看看,这种女德多麽高尚!完全没有自己了,她是圣人。但是她的乐不过分,哀也不过分。这样解释是传统的在「诗传」、「诗序」里面的解释。
 
如果说文王为了求后妃,得到后妃就乐,得不到后妃就哀,这样解释,蕅益大师认为有点可笑。这也是把文王降了一等一格,你想想是不是?文王是圣人,他没有起心动念,哪有有求的心?他只会为天下人求。他为天下人求,他的后妃就为他求,这里头境界就更高,这是本来的解释。「诗传」、「诗序」里头都是讲后妃求淑女,不是文王求淑女。不知道紫阳何故,紫阳是朱熹,朱熹为什麽别为新说,自己另立新说?这个不可取,应该用传统的说法。
       本文摘录自《细讲论语》钟茂森博士讲述
赞 (0)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