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亲尊师

孝悌之风自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

时间:2014-12-16 15:47   编辑:路灯   点击:
      孝悌为传家之本。当我们孝悌能真正做扎实,这个家道可以历经几百年不衰。诸位朋友,你听完这句话,你相不相信?你对每句道理信一分,你才能得一分利益;你有十分的信心,你能得十分的利益。当然这个信还包含,信了以后,当然要有实践,那才是真信。假如信都是挂在口头上,那不是真信。在周朝,确实是把孝悌做得最彻底的一个朝代。周文王他的父亲是王季,周文王对他父亲的孝做得很彻底,确实是“晨则省,昏则定”。

  诸位朋友,《弟子规》里面很多句经文都是有来历的,都是来自于几千年圣哲人的风范。周文王做到了,他每天早上跟父亲问安以外,还要看看父亲今天吃的饭量如何,有没有减少?减少一定是身体有点不舒服,赶快安排御医来给他父亲好好照料一下。假如发现父亲的身体确实不好,他那一天都会觉得心情很低落。等看到父亲的气色好了,饭量恢复正常,他才比较宽慰。后来文王生了武王,文王做出了孝,上行下效,武王也做得很彻底。有一天文王生病了,武王照料父亲,都是亲奉汤药,十二天没有离开父亲的床前,连帽子都没有解下来。十二天以后,父亲的病就好了。诸位朋友,为什么这么有效?因为那个汤药有加持力在里面。加了什么?加了孩子至诚的孝心。当父母情绪很欢喜的时候,自自然然人的免疫系统就会愈来愈好,病毒就能够消退下去,这是做到孝。

  周朝还做到了兄弟的友爱,“大学”里面有一句话叫“一家让,一国兴让”。一个家庭彼此之间能让,就不会冲突,就不会怒目相向。周文王他的父亲是王季,王季还有两个兄长,一个是泰伯,一个是仲雍,三个兄弟。在那个时代当中,应该是要把王位传给他的大哥,泰伯。泰伯的父亲是太王,太王在他孙子周文王降世的时候,看了一下这个孙子有圣人之相,内心也很高兴,但是也没说要把王位传给周文王。但是周文王的大伯、二伯看到父亲的心愿,两个兄弟就相约,以要去山上给父亲采药的名义,离开了他的国家。离开以后就不回来。一不回来,王位要继续传,才能顺理成章传给他的三弟王季,之后再传给他的侄子周文王。连天下都能让出来,那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他的家庭起纷争?那不可能。

  诸位朋友,这一让成就了兄友弟恭,“兄弟睦,孝在中”,做到了兄友弟恭,也做到了孝亲。而他这一让,也是成全了父亲的心愿,做孝,做悌,其实这一让,还做到了忠,忠于谁?忠于天下的人民。他让出这个王位,让有圣德的周文王来治理国家,那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得到利益,所以这一让也让出了对所有人民的忠诚。所以孔夫子称赞泰伯跟仲雍这一让是至德,德行没有达到极处的人,不可能做得到。所以孝悌能传几百年、几千年的家风。

  后来有一次我到厦门去讲课,讲完以后,我们会安排一个时间让这些老师上来分享一下他们听完课,有哪些收获。刚好有位老师就上台来,一位男老师,他第一句话讲到:我上完课以后,终于了解德行的根本在孝道。这个老师己经三十多岁,人生还不了解德行的根本在哪。这也代表我们三十多年的人生在干嘛?找不到根是不可能滋养正确的人生,找不到根,就好像一朵花插在花瓶里面,能够看多久?三、五天就谢掉了。接著这个老师又说道,他们整个乡里面统统是姓吴的子孙,都是吴姓(口天吴),出了一百零七个后代。他们那一代有一百零七个,其中一百零六个大学毕业,都是大学以上的学历。诸位朋友,你的乡镇里面有没有这种情况?当我们遇到一个年轻人,他说他们那个时代,一百零七个当中有一百零六个是大学毕业,诸位朋友,你遇到这样的缘分,应该怎么做?应该起什么想法?是羡慕好还是另外一个做法会更好?你们会怎么做?还是一直说真不简单,真难得,然后,来喝茶,喝完再见。学问,学问,学著发问。能够有这么好的下一代是结果,原因在哪里?光羡慕,我们的人生得不到好处。

  这个老师接著就说,他上完课以后终于明白,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。他说道,他们大年初一的时候,所有这些年轻人没有出去看电影、玩耍的,统统陪著父母上寺院祈福,上寺院礼敬诸佛菩萨,陪著父母一起去。你自己去寺庙感觉好,还是还有孩子陪著你好?那感觉是相当不一样,父母会觉得很欢喜。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先陪父母先去寺庙祈福。回来以后,第二件事是去跟所有邻居,当然因为邻居也跟他们同姓,应该都有一些血缘关系,到每个家庭去跟这些长辈拜年,问好。诸位朋友,做到什么?长幼有序,懂得对所有的长辈恭敬,这做到悌。孝悌做到了,何止是一个家旺,是整个乡、整个家族都兴旺起来。拜完年以后,第三件事是到他们附近的小学,当然所有的人应该都是从那里毕业出来的,一起聚会到自己的小学里面,然后互相分享、切磋这一年来在学业上,以至于在事业当中的一些体悟,大家互相交流。这样做到了哪个重要的态度?好学,懂得互相学习,好学近乎智。有了这种学习的氛围,当然他们的下一代智慧就比其他的地方要高。

  这个孝悌绝对不容我们忽视。孝悌是仁爱的根本,孝悌扎好了,他就懂得“凡是人,皆须爱”。他往后走出来的人生格局是处处受人爱护,处处受人尊敬,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我在接触到杨老师的时候,曾经听老师有一段描述,听了以后,我也很受教也很感动。杨老师有提到,她说要让自己的父母非常的安慰、宽慰、欢喜,不只要他的孩子很兴旺,还要让他的孙子也发展得很好。诸位朋友,我们都是为人叔叔,为人姑姑,为人舅舅、阿姨,我们自己有没有曾经想过,连自己的侄子都要尽心尽力去教导?那样才能让我们的父母真正在这一生当中都很欢喜,他的晚年可以含贻弄孙,可以看著每个子孙都是幸福美满,那他这一生就会无比的欢畅。所以杨老师从读初中以后,就开始教她十八个侄子。杨老师她虽然没有小孩,但是她们在过父亲节跟母亲节的时候,比有小孩的人过得还热闹。因为用心教的这些甥侄辈,其实人都是有感情的,当你对他很付出,他也会真心真意的去回报。常常在母亲节、父亲节都会有蛋糕,会有礼物送上门来。那我为什么知道?因为我刚好那一段时间住在杨老师家,蛋糕也有吃到,所以比较清楚。

  闽南话有一句说,“歹竹出好笋”,为什么歹竹会出好笋?不好的竹子,为什么可以长出好的笋?这句话有含义在里面,因为他的父母不好,但是他的伯伯,他的叔叔,他的婶婶有使命,我们的家族不能出败家子。他父母不教,但是他的这些长辈尽心尽力教,他还是可以成材。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对于所有后代,不是你亲生的,只要是我们同族的后代,他都有这样的态度,太厚道了。而我们很惭愧,我们现在三十几岁的人,还会去想到姐姐的后代要用心教导吗?很困难。从这里就感觉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。也唯有接触到圣贤的经典,我们才懂得反观自己跟这些圣哲人的差距很大。但是了解差距,不要气馁,更重要的,知耻近乎勇,什么叫勇气?不是动不动就跟人家打架叫勇气,而是能够对于自己的习性,坏习惯能毫不犹豫,一点一滴去对治、去改正,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大勇之人。

  孝悌之风,自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。治家、治自己的企业不要想得太复杂,只要能做到孝悌,你的孝悌就能感染你的下属。当一个领导者很孝顺,你的下属对你都是恭恭敬敬,因为你的行为会把他的孝心、善心唤醒。而这个孝悌的存心,不只在你的家庭落实,你再把它延伸到整个团体、公司里面,那他们也懂得对于年龄比较长的这些同事要尽孝心,对于同年龄的这些同事要互相友爱;新进的同仁,我们资历比较深、比较老,他刚来,内心一定忐忑不安,因为比较陌生,我们能伸出友爱的手去照顾他,让他很快的对公司的环境,以至于对工作能熟悉,他就很有归属感。你就把一个企业经营成一个家庭一样的气氛,那在这样的气氛工作,不只不会厌恶工作,还会很欢喜来上班,这是孝悌之风。

  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41216c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
 
恭摘自古晋《弟子规》

微信公众号:fhzdgy

扫码关注反黄之盾官方微信公众号

*使用手机戒色战报

*使用手机功过格

*获取更多学习资料
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