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:弟子规公益网 |
知恩得要报恩,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,养父母之志,养父母之慧。在念父母恩,我们翻到五十一页八十二句,我们复习一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“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出则衔恤,入则靡至。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”。这段叙述,最能让人回想成长过程中,父母对我们种种的爱护。一开始就讲到,那片长得很茂盛的莪蒿,再近一点看,原来不是莪蒿,是青蒿。人很多忧思的时候,往往看东西都看不清楚,因为心中充满忧思,竟把青蒿都看错了。因为他的忧思来自于回想父母的辛劳,所以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可怜辛劳一辈子的父母,他们为了养育、照顾我,“劬劳”就是劳苦、憔悴。 当然从父母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。母亲照顾孩子,踏出了孩子的人生,也送走了自己的青春。包含我们自己的父亲,“父身病,是为子劳成疾”。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非常高大,为什么父亲会生病?为家里的经济,太操劳,积劳会成疾。我都感觉父亲是个巨人,巨人生病了,那个家就感觉好像要塌下来,这是我的感受。我父亲一辈子没有躺下来到医院去,这个感谢祖宗的庇荫;我的母亲有,曾经生病打点滴,很严重。我记忆深刻,好像世界快要黑暗下来了,没有母亲那种感觉很恐惧,就是母亲生病了,自己内心都很恐惧。父母真的是天地!所以当唱到《跪羊图》那个“父身病,是为子劳成疾”,是真的;“母心忧,是忧儿未成器”。刚刚讲到的,我们一堆习气,还让父母提心吊胆,那是太不应该了。 他已经成人了,可是父母不在了,他觉得“无父何怙”,没有父亲可以依靠谁?“无母何恃”,没有母亲可以仰赖谁?其实,他是心理上觉得没有办法回报他的父母。而且一个人能让他内心最踏实的,就是可以报父母、报对他有恩的人的恩德,这是让一个人内心最踏实、最欢喜的事情。所以古人才留下来最大的悲哀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。当然有圣贤的智慧,世间任何的事都可以转,这一点好像上一节课有跟大家强调。有圣人的智慧,可以转烦恼为菩提、转危机为转机,可以化悲愤为力量。虽然父母已经离开了,《孝经》告诉我们: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”。一个人真正道德学问成就,在经典当中讲到,“一人得道,九祖升天”。为什么?没有父母、祖先,哪有他?他的成就最大功劳就是父母、就是他的祖上,所以父母、祖上得的福报最大。
我自己读到这句“母兮鞠我”,这个我要非常感谢我的祖父。因为我的记忆没有记得这么早,都忘了那个情境了,我的祖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就提醒,你妈妈生你们三个小孩,还得去学校教书。我们住海边,我记得我三、四岁回到老家,我三岁就到高雄市。我母亲去上课,她是沿著海岸线,那个路很小,都要贴著沿海很谨慎的走,不然会掉到海里面去,这我小时候的记忆都还有,六、七岁还懂。我母亲每一天下课时间,她要赶回来给我们三个哺乳,还要走那个路很危险的。然后我爷爷就说了,“你母亲太累了,带那个班六、七十个人,还要回来养你们三个孩子。”有时候上完课,下课就昏过去了,累到昏过去,然后上课都是学生给她摇醒,说:“老师上课了。”没办法,醒不过来。当时听了很感动,就好像母亲在那里奔走的那个影像历历在目,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老家的情境。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70901h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 |
恭摘自 55-083-0021 |
感恩老师! |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