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伦关系

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

时间:2014-09-13 10:20   编辑:admin   点击:
  蔡礼旭老师讲述
 
  “凡出言,信为先”。我们要言而有信,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、履行。在春秋时代的吴国,有一个人叫季札,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鲁国,季札在去鲁国的旅途中经过徐国,徐国国君就宴请他吃饭。吃饭的时候,国君一直盯着他身上背着的那把宝剑,因为那把宝剑非常庄严。季札心想,国君很欢喜我这把宝剑,但是宝剑是代表身分,所以出使其它国家,佩戴宝剑是必要的礼仪,现在不能送给他,等办完事以后再将这把宝剑送给他。后来顺利出使鲁国,回来又经过徐国,他就去拜访国君,要把宝剑送给他。不巧徐国的国君在这段时间内去世了,季札知道后,就前往他的坟前祭拜。祭拜完了,随手就把宝剑吊在坟旁的树上。他的随从就对他说:“主人,你这样做会不会太过?因为你并没有答应要把剑送给国君,而且纵使你答应他,他也死了。”季札就对他的下人说:“我的心已答应给他了,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,而违背我的心和承诺!”所以就讲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话,“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倍吾心哉”。古人的信用不只在言语上,而且连一个念头都不愿违背,不愿违背别人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,所以我们应好好向他们学习。
 
  守信用一定要童叟无欺。言语也不能挑对象,只要言出都要必行,不然你就要先考虑清楚再答应,所谓“事非宜,勿轻诺,苟轻诺,进退错”。汉朝有一位太守叫郭伋,有一次他路过他管辖的区域,很多小朋友围过来跟他问好。小孩子很天真说:“太守,你下一次什么时候还到我们这里来?”郭伋对孩子也很恭敬,孩子的话他也没有怠慢。他开始算几个月之后的某一天,又会到这里来巡视。所以就跟孩子讲了那个日期,孩子欢送完他后就散了。结果下一次他到此地来巡视比他讲的时间早了一天,所以他的随从要进城的时候,他就说:“不行,我已跟孩子有约在先,今天我们就在郊外的野亭子住一晚。”等到约定的时间到了,郭伋才进去,果然这些孩子都在那里等他。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,虽然是小孩,他也不愿意失信于他们。所以汉光武帝对郭伋非常的尊敬,还称赞他“贤良太守信之至”,他的信用已到了极至,没有缺陷。郭伋最后活到八十六岁,无疾而终。所以我们的信用也要不分年龄,甚至于不分长幼贵贱。对任何人我们都不轻慢,都信守我们的承诺。
 
  “凡出言,信为先,诈与妄,奚可焉”。诈是欺骗,妄是花言巧语。假如我们不守信,还要找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信,那就造成“倘揜饰,增一辜”。到最后人家了解到你不愿意去承受自己失信,你的名声就会愈来愈差。当然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你确实很想守信,刚好生命当中出现一些状况让你无法实现诺言,这时怎么办?世间的事一个字可以解决,“诚”。我们坦诚布公,他真正了解你的情况,又了解你的诚意,他也会退一步。假如你继续掩盖,他就会愈来愈愤怒,最后就很难收拾。
 
  所以与别人的信诺绝不可拖延,愈拖愈难解决。我有一个朋友,他的亲人揽了很多债务。他也很有责任感要去偿还,他自己也很紧张,怕对方态度不好。后来他的朋友建议他,你就坦诚的跟他们谈:“我就是这样的情况,你们再做其它更恶劣的报复,那你们没得好处,我也没得好处。我现在是诚诚恳恳要来还钱,我一个月还你们多少……”。后来的结果很顺利。所以世间处事做人的方法,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,应是用诚信去对待。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