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伦关系

友爱兄弟姐妹,不争食品、衣物、书本、玩具、不打架 兄道友 弟道

时间:2014-08-10 18:14   编辑:华确特   点击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蔡礼旭老师讲述
 
  “一个人只要做到“孝”与“悌”,他就可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这个结论是不是太夸张了?一点也没有夸张,因为“大道至简”,看起来是很深奥的理论,其实就是最基本、最简单的道理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我们读了“周朝八百年”,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,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。周朝历史最悠久昌盛,国运八百年。周朝何以能延续八百年?凭的是什么?孝与悌。周朝开国的国君是周文王、周武王,周文王的父亲是太王。太王有三个儿子,长子泰伯,次子仲雍,三子王季。王季生了周文王,周文王生了周武王。当初太王看到周文王诞生的时候,觉得周文王有圣主之相,但是他的父亲王季排行老三,按礼制王位的继承人是长子泰伯。可是泰伯看到父亲一见到孙子脸上就露出了喜悦,他就了解到父亲一定想把王位传给王季,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。泰伯很善于体会父亲的心境,所以他不声不响地趁着为父亲去采药的理由,就与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上山去了,之后就没有再回来。因为他希望父亲能不用顾及他是长子,而直接传位给他的三弟王季,继而再传给周文王。
 
  他们兄弟能让天下、善体亲心、圆满父亲的心意的举动,不但成就了孝道,而且还让出了兄弟的友爱,让出了忠!他们如此一让,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,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,真正的家风。所以孔子对泰伯、仲雍的赞叹是“德之至也”,没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。
 
 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,一家孝,一国就兴孝,当人民看到所崇敬的国家领导人都是这样的孝顺,人民就会很感动的学习、效法。《大学》说: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。”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,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。所以上行下效,感应不可思议。所以“孝”与“悌”,可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 
  我们一生和谁相处时间最长久?是兄弟。因为父母都比我们大几十岁,而兄弟年龄相当,所以至亲当中以兄弟相处最长久,兄弟的情谊是弥足珍贵的。法照禅师曾写了一首叙述兄弟的诗词:“同气连枝各自荣,些些言语莫伤情,一回相见一回老,能得几时为弟兄;弟兄同居忍便安,莫因毫末起争端,眼前生子又兄弟,留与儿孙作样看”。父母就像树干一样,兄弟甥侄辈就像延伸出去的枝枝叶叶,但都是同一个根。当兄弟之间有冲突的时候,父母一定是最伤心的,所以“些些言语莫伤情”。中年以后,每次兄弟可能几个礼拜,甚至于几个月才见面,一见面,“一回相见一回老”,你的皱纹变多了、白头发又多了,真是“能得几时为弟兄”。兄弟在一起的时候,“弟兄同居”,只要能时时退一步,忍一下,“忍便安”,不要因为一些毫末、小冲突闹得不可开交。我们又有自己的小孩,他们又有兄弟姐
妹,所以上一代要做出好榜样给下一代看,“留与儿孙作样看”。一定要记住:“居家戒诤讼,讼则终凶”的古训,因为家和万事兴。
 
  古人对兄弟之情非常的珍惜和重视。晋朝时有个孩子叫庾衮,有一年,他们那个地区发生了瘟疫,他的一位兄长因瘟疫已过世,另一位兄长正因瘟疫而生病。这时,乡里的人都撤走了,他的父母与他的伯伯叔叔都要走,同时也要把他带走。庾衮跟长辈说:“我不容易生病,所以我不害怕,我要留下照顾生病的哥哥。”至诚可以感通。他后来留下照顾哥哥,晚上都还祭拜他死去的兄长。后来他哥哥的病好了。为什么会好?当兄弟有这样的情谊,端的每一碗药都有加持,都有道义、恩义的加持,所以喝下去特别有效果。后来父母回到家乡,看到两个孩子还活着,高兴得不得了,这是晋朝庾衮演出的兄弟之情。
 
  我们看到古代的圣哲人,他们的存心确实是杀身成仁、舍身取义,其实他们这种态度,与宇宙人生的真相暗合道妙。当他们以道义的态度面对人生,纵使生命结束了,他们绝对会有好地方可去。假如违背道义,纵使苟活生命,则下辈子去的地方就是三恶道;更重要的是,他自己这辈子也不会好受,虽活下来几十年,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。古今中外那些有杀身成仁的圣哲人,往往能演出一场场人生好戏,都能化干戈为玉帛、转凶为吉。
 
  在唐朝有个大臣叫李绩,追随唐太宗建立了很多的功业。有一次李绩生病了,御医在给李绩的药中,要用胡子做药引,唐太宗一听,二话不说,拿起刀子就把自己的胡子剪下来,拿给御医。李绩知道后非常感动,到皇上面前叩谢隆恩。确确实实,只要一个领导人能时时为下属着想,他一定会赢得大家的爱戴。而李绩对姐姐也非常的孝敬,那时他已是国家的大臣,回家看望姐姐时,还亲自帮姐姐煮粥。在煮粥的过程中,因为火势太强,把胡子烧了。他的姐姐一看就说:“你怎么烧到胡子?家里的仆人很多,让他们做就好了,你又何必亲自来做?”李绩对年老的姐姐说:“姐姐,妳从小对我照顾这么多,我时时想着要回报妳,我们年纪都这么大了,我又能有多少机会亲手帮妳煮粥呢?”李绩的心中时时不忘兄弟姐妹的情谊,这是古代演出的好戏。
 
  周武王和周公也承传了他们的伯父泰伯、仲雍的兄弟友爱。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,周公就在他们祖宗的面前(太庙)写了一篇祈祷文,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,让他的兄长周武王可以延寿。我们感受到他不只是对兄弟的友爱,也感受到他希望兄长健康能治理好天下。周公这祈祷文念完,至诚感通,周武王身体就好转了,而这篇祈祷文放在太庙里面。
 
  周武王在世时,选了太师姜太公、太保周公做为儿子周成王的老师。人一生中能否成才,就看做父母的能否替孩子找到好老师。今天我们的孩子,还有我们,已经有了一个好老师,就是《弟子规》,这本经书能让我们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并延续。
 
  周成王有这么好的老师提携他,长大了当然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但却有很多流言蜚语说周公想篡夺天下。于是,周公为了消除流言蜚语,不等周成王说话,就自请到山东去了。有一天,周成王走在路上,突然看到天空有些异象,就立即反省自己:是否我同意叔叔离开京城到山东之事是不正确的?以前的人心很淳朴,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,都会谨记老祖宗的教诲。于是,周成王就到太庙去忏悔。周成王在忏悔的过程,刚好看到周公为他哥哥周武王写的祈祷文,就拿起来看,看到叔叔为了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,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寿。周成王看了很感动,马上以天子之身亲自带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请回来。所以,周武王与周公的兄友弟恭也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子孙,周朝因为有孝悌,所以能够绵延八百年。
 
  古代的人们知道,当天空出现异象时,就证明天子做出了什么坏事。这不是迷信,因为人心与天地万物是有交感的,人心善就会风调雨顺,人心恶,灾难连连。现在的世界天灾人祸那么多,所以当我们看到天象有异时,也要反观内省,守好自己的心,一心向善。
 
  有一次我在厦门讲课,讲完课后,就安排听课的老师上讲台来分享学习心得体会。有个老师上来第一句话就说:“我听完课后,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于孝。”接着他又说,他是亲身体验到孝的力量,因为他们那个村庄里住了几十户人家,总共有一百零九个后代。这一百零九个后代,有一百零八个是大学毕业,只有一个没有,而那一个是读了两年大学,因为某些因素退学了。所以这个村庄的下一代是有大学以上的水平,原因在哪?他说他们大年初一,所有的这一辈的孩子没有出去玩,都是带着父母到寺庙去拜拜祈福,这个习惯已做到了孝。待父母拜完回家后,再去跟所有的邻居、长辈拜年,这就是敬老尊贤。之后,他们就聚集在当地的学校里,一起讨论这一年来学业、事业如何,互相切磋,这是悌,这个孝悌风气就成就了这样的殊胜果报。所以凡事都没有偶然的,家风正,要靠上行下效,绝对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教育子女。
 
  俗话说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我们在大陆讲课,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,所以他们会想,我又没有兄弟姐妹。我们进一步引导,堂、表兄弟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。我们会画个图画给他看,就像一棵大树一样,会有很多分枝出来,你可能在这里,另外一个同学可能在这里,但是上到上面去,可能是同一个祖先,都是同一个根出来的。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,所有的同学、所有的国人都应互相爱护、互相尊重,让孩子不生分别心,这样我们的老祖宗才会欢喜。
 
  我们都是同一个母亲。因为天为父,地为母,所有的生灵万物皆因大地的滋养才能生长,我们同生存在一个大地,所以我们是同一个母亲。我们面对所有的人类,甚至于所有的众生,都应爱护,这才是尽孝悌之道,才是兄友弟恭。
 
  家庭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,才能和睦。假如待遇不平等,人心就不平,不平就会有对立、有冲突。我们现在一个小家庭,两、三个人,都有冲突,古代几百个人住在一起都能传十多世,还相安无事。从这里我们应好好跟古代的老祖宗学习,他们到底是用什么心境,能让几百个人和睦相处?
 
  明代的大臣郑濂,他们家族七代同堂,有一千口人住在一起。皇帝很欢喜,也很佩服,居然能维系一千个人在一起相处得很好,就颁给他一个“天下第一家”的匾额。又送了他两个大水梨,并派锦衣卫跟在后面,看看他如何把两个大水梨分给一千个人。郑濂回去后,不慌不忙,吩咐拿了两个大水缸,一边放一个,把大水梨打碎,让果汁流到水缸里,然后说“来,每个人喝一碗”,如此大家都觉得非常公平。当比较亲的子孙,见郑濂能如此公平,就会肃然起敬;比较疏远的后代,见长辈能这样公平,也非常佩服和崇敬。所以,平等、公平是治家第一重要条件。
 
  人与人如何和睦相处?我们来想想,比如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昉,他们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一起同住,家里有七百余口人。他们遵守祖宗的遗训,不分家,而且不请佣人,所有的活都自己干。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的人聚在一起吃,相当热闹。我们现在家里三个人就已经合不了!所以我们确实退步不少。甚至于还没生小孩,夫妻两个就已闹得不可开交。陈家能包容七百个人,那可是大学问!和睦相处是结果,因在“平等对待”。平等对待,则人心就平,人心平则不会产生纠纷。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:绝对要平等的照顾。绝不能对大儿子好,对小儿子差一点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很多父母因宠爱某个孩子,最后造成兄弟之间不和睦,因为人心不平迟早就会有纷争。
 
  我们再深入思考,比如我们对这个孩子比较好,这样对他有没有帮助?也不要认为你对他好,他就一定会对你好。错了!你对他太过溺爱,他会愈来愈自私,这是害了他;那个被我们忽略的孩子,内心就很不平衡,有时会变得很消极,结果你是两边都害了,非常的不理智,所以“平”很重要。我虽是家里的独子,但我父亲对待我们三个孩子很平等,比如给奖金的时候都一样,也没有多给我,否则我就会恃宠而骄了。
 
  只要家庭弥漫着兄友弟恭的氛围,相信家族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。而且孝悌之风不只会感动人,连家庭里的动物都会被感动。就像陈昉他们家养了一百只狗,这一百只狗也像主人一样,一定要等到全部的狗都到齐了才开始吃东西,这就是“一犬不至,群犬不食”。这种孝悌之风感动了他们家的这群狗。假如你是他家的邻居,你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?感动!感动之余要想想我们在家里还吵吵闹闹,岂非连狗都不如?所以,如此之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朵,皇帝也很感动,立刻免去他家所有的徭役。人的德行会感动狗,有人说:“我不相信。”现在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些感应,因为他们都以小人之心说:“我都没感应,为什么他们有?”都没有想到圣哲人的存心。
 
  我很幸运,我有两个姐姐,也特别照顾我。我的大姐刚好与我同一个大学,记得那时我身体不太好,要吃中药。一大包中药,要煮一个多小时,从一大锅水煮成一小碗。我那时大学一年级,住在宿舍里,宿舍不能煮中药,姐姐就在校外她住的地方,每天帮我煮两次,早晚各一次。煮好后,她就端着这碗热腾腾的中药,从校门外走很远的路,到我们男生宿舍,她又不能进来。所以就走到我宿舍的窗口,敲几下,然后比着手势“来吃药了”。我看到那一幕,病都快好一半了,赶快跑出来喝下充满姐姐关爱的这碗中药。由于姐弟情深,让父母也非常放心,所以“兄弟睦,孝在中”。兄友弟恭的态度,除了在家庭要落实之外,我们到了学校、公司、团体里也应把兄友弟恭好好落实。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