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伦关系

道理都是要求自己,不能去要求别人

时间:2018-09-06 21:03   编辑:admin   点击:
   其实《弟子规》在“余力学文”当中,一开头就强调了这个重点。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?”这个没有侥幸的,只要学了不去做,无形当中就会增长傲慢,自己不知道。
 
  比方有一次,刚好有一位刚学习传统文化的女士,她住在澳洲,师长那时候刚好也在澳洲,她就邀请师长到她开的饭店,能够让她供养一下师长,师长也去了。她就给师父身边负责的人说到她很想亲近师父,这个负责安排的人点点头,“好,没问题”。结果当天师长就坐在她的旁边,安排她就直接坐在师父旁边。还没坐下去,她就说了,“你怎么排这么近?”对方说,“你不是要亲近吗?”那最近的位置就给她了。就坐下来,坐下来以后,这位女士看到,因为很近,看到师父整个容光焕发,皮肤跟婴儿的皮肤差不多。结果她就忍不住讲了一句话:“师父,你真是天生丽质!”结果我们对面一位同修,都是学好多年的,马上就接话了,“什么天生丽质,是法相庄严!”大家感受感受,当时的气氛怎么样?气氛就很僵。他这句话出来就是在训人,就是拿道理要压人了。我们感觉一下,他说法相庄严不是天生丽质,讲这句话的时候,第一个,能不能感觉到对方的心?不行。能不能感觉到在场所有人当下的尴尬?他不见得感觉得到。所以你看人的感受能力,就因为傲慢,拿著道理去压人,如入无人之境,所有的人都很尴尬,他也不知道。现在怎么办?现在好像整个气氛像在冰库里面,也没有人敢说话了。结果这个时候师父就说了,“天生丽质就天生丽质”,大家哈哈笑,就把这个气氛给化掉了。
 
  所以,道理都是要求自己,不能去要求别人,会给人难堪的,会给人压力的。甚至於人家一接触,说怎么愈学愈傲慢,都拿著道理压人?就不好了。我们学习传统文化,是愈把我的贪、我的瞋、我的傲慢把它去除掉,这个才是学问。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”把迷失的真诚找回来。真诚被什么障住了?被自私自利给障住了,被虚伪给障住了。把平等找回来,因为被傲慢给障住了;把清净的心找回来,因为贪著、染著了很多世间的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这些欲望。所以修学的路上是重实质不重形式。形式就是我们背了多少书、看了多少碟,这个是形式。实质是放下了多少欲望,放下了多少执著、分别、习气,这个才是实质的学问跟功夫。所以当下假如我们能感觉到对方的心,人只要能放下自己的执著,能感受对方当下说话的存心,所谓见性不著相,与人交往,见人家的心性、人家的善心,不要执著在言语或者动作上。比方,淳朴的父母拿著家里的、故乡的香蕉、水果、特产,跑到大都市孩子读书的大学去看孩子。你看母亲那种心多么的可贵,多么的真实、真诚。可是那孩子一看到爸爸妈妈,第一个反应是“哎呀,拿这个来干什么!”“哎呀,穿这么土干什么!”有没有看到妈妈的心?没看到了。为什么?“我的面子都被你们给丢光了”。所以人的虚荣时时都会起作用,就感觉不到父母的心,感觉不到朋友的心了。比方说人家送我们东西,我们一看到,第一个念头,“这个东西我又不需要,我太多了”。你看,有“我”的时候,“我的好恶”、“我喜欢不喜欢”,这个念头一起来,根本就感觉不到人家的善心了。
 
  所以,要诚意正心,得把好恶的心放下才行,心有所好乐,不得其正。我们看,人有喜欢不喜欢,情绪就上来了,喜欢的就高兴,不喜欢的就生气,心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。所以这些经句,还得要回到我们的心性去调整、去放下,《大学》这四句话才能真正利益我们。所以当下,其实这位女士说“天生丽质”,我们不要著在她的文字上,从她的角度来看,她已经是把她的词汇里面最好的词拿出来了,因为她又不知道“法相庄严”这四个字。人家都还不知道,你就拿那个去压别人、去要求别人,这个就不妥当了。所以,我们能不能感觉到她是用最高的赞叹了?天生丽质是她最高的赞叹了。所以我们处世不能傲慢,心要柔软,能听到别人的善意、好意才好。这也是一个修学的误区,容易拿著道理去要求别人,就不妥当了。
 
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809062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  
恭摘自55-053-0007
感恩老师!

微信公众号:fhzdgy

扫码关注反黄之盾官方微信公众号

*使用手机戒色战报

*使用手机功过格

*获取更多学习资料
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