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公德

长存孝爱 仁爱的德光

时间:2015-06-03 11:17   编辑: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  点击:
    「反哺」是乌鸦的习性。乌鸦的雏鸟长大,必衔食饲其母。《本草纲目》称乌鸦为慈鸟:「此鸟出生,母哺60日,长者反哺60日,可谓慈孝矣。」后来人们便将反哺比做人子孝敬父母。束皙在《补亡诗》中说:「嗷嗷林鸟,受哺于子」。苏辙也说:「马驰未觉西南远,鸟哺何辞日夜飞」。都说的是乌鸦由母鸟养大,在母鸟不能觅食时,便衔食喂母鸟,以为回报。由此「乌鸦反哺」与「羊羔跪乳」便成了比喻子女尽孝的天经地义,连禽兽皆如此,更何况人呢?
   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说不尽的。有人含辛茹苦几十年,养育子女成才,有人乞讨为生为的是幼儿温饱。最近又有一位父亲在车祸的生死关头推开女儿而惨死轮下。这一类事例是举不完的。因此当父母年高体衰时,子女孝敬父母应责无旁贷,这是为人的准则。为此一个「孝」字便成了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共尊的美德。
    孔子讲「克己复礼」,能孝亲者才可能推己及人,以慈悲为怀,助人为乐,对社会,对弱势群体献上一份爱心。
    有这样一个故事,讲邻居的大妈失去了心爱的女儿,整日里茶饭不进,以泪洗面。一个6岁的孩子问忙碌的妈妈:「你给谁做饭呀?」妈妈说:「给邻居的大妈,她为女儿的离去而心痛。」孩子听后,思考良久,便去敲邻居家的门。邻居家的大妈开门问:「你有事吗?」「听妈妈说,你因为失去女儿心疼。」接着将一条创可贴递给大妈,「大妈,把这个贴在胸口吧,那样你的心就不会疼了。」大妈突然哽咽起来,泪水夺眶而出。她抱住孩子说:「谢谢,这创可贴会治好我的伤口。」 
    对于孝亲与助人,我们看看大家、学者是怎么说的吧。比尔·盖茨接受《机会》杂志记者来访,记者问了3个问题。第一、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?答:孝顺;第二、您认为谁不会第二次来敲门?答:初恋;第三、您认为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?答:行善。而「行善」与「孝顺」互为表里,行善是孝顺的延伸,是推己及人的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。其实记者需要盖茨回答的是什么?机会。但记者失望了。其实机会只是战场、官场、商场的事,而做人的根本却是操守与品德。二者有无联系?有!只有一个真正的人才能把握机遇,获得成功,否则即使你抓住了机会,也会转瞬即失,一败涂地。所以盖茨才看重做人。
怎样才能培养起孝顺之心、感恩之意与助人之乐呢?那就得让学生自幼去实践、体验。下面这则事例同样对我们有启迪:
    有个医生,到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去拜访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。刚走进校园,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,一瘸一拐地从面前走过。不一会儿,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,被一个比她小三四岁的男孩搀扶着,小心谨慎地走进教室。
    见到同学毕姆的时候,才知道她就是这所小学的校长。医生带着一脸的惊讶,着急地问 「哎呀,怎么你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残疾儿童?」毕姆一听就笑了,赶忙解释:「你以为他们都是残疾人吗?错了。这是我们学校的爱心增长课。为了使这些幼稚的心灵真正能够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疾苦与不幸,我们要求本校的所有学生,在一个学期当中,每个人都要过一个盲日、一个病日、一个聋日、一个残疾日和一个哑日。例如在盲日这天,他们的眼睛就要被严格地包扎起来,什么都不能看见。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别人扶持。然后我们再分派别的孩子去帮助他们、引领他们。这就会使盲者和帮助他们的人都从中受到教益。」 
    「我可以见见这些孩子吗?」「当然可以。」于是医生来到一个蒙着眼睛的小女孩面前,亲切地问:「你一天到晚看不见东西,不觉得难受吗?」「不,开始的时候,是有些难受,但想想那些终身都看不见东西的人,自己就觉得太幸运了。」接着,小女孩又兴致勃勃地讲:「正如我们老师所说,感受别人的痛苦,才能增长自己的爱心。自从过了盲日、病日、哑日和残疾日之后,我的爱心已经增长了10倍。现在每遇到一个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,我都想马上跑过去帮助他。因为给需要帮助者献上爱心,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。」
    人的仁爱之心可在三种情况下激发出来。一是对别人的困苦能理解与同情的时候;再就是关爱活动得到社会肯定的时候;还有就是帮助他人,成为一种快乐的时候。而「爱心增长课」恰恰起到了这三方面的作用。感受痛苦才能理解痛苦,需要帮助才愿意帮助,让别人快乐才能自己快乐。
    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与孝亲一样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。失去这些人性本善的光辉,社会将陷入黑暗的痛苦。
本文根据崔鹏著《从反哺说起》(2005年12月13日《林海日报》)和汪金友著《爱心增长课》(2005年1月29日《团结报》)整理而成
 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