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之道
《群书治要360》做人三宝—君、亲、师(第二集)
时间:2016-01-12 21:02 编辑: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:
次
蔡礼旭老师 2013/10/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:05-014-002
尊敬的胡总经理、诸位长辈、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。
刚刚我们提到吴念博董事长他的企业的价值,他谈到让员工幸福、让客户感动,就是让所有我们的同仁、伙伴真正走向幸福的人生。他们的企业所在的地方,所有配合的厂商,他们都非常爱护,甚至于他们所在的小区,他们会去整理这个小区的环境,然后会去看望这个小区的老人,甚至于是孤儿院的孩子。还会去响应整个苏州市(他们是在江苏苏州),市政府所提倡的这些环保的活动,他们的义工是最多。这个不只是让客户感动,让所有有缘,甚至是让整个苏州市感动,这个是很有意义的人生。我们刚刚谈到的,领导者首先要有使命感。
领导者第二个重要的精神是以身作则。(刚刚这个擦黑板的伙伴很有智慧,您看他没有全擦掉,他是明明白白,知道我要写第二点。我们有时候上课,写到一半,一上来又被擦掉了。)第二、以身作则。我们翻到六十八页,这句刚刚也谈到,是《论语》当中孔子讲:
【其身正。不令而行。】
领导者、当政者,本身言行端正,能做出表率模范,不用发号施令,人民自然起身效法。一个国如是,一个团体、一个家亦如是。父母以身作则,不用发号施令,孩子就效法学习了。就好像假如父母本身非常好学,孩子一定爱读书。因为父母跟子女是连心的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体会过。有一个母亲,她谈到她自己非常用功学习传统文化,她的女儿学习状况就非常平稳。刚好有一阵子,她没日没夜的在赶「韩流」,你们知道韩流吗?我们也有代沟了。就是拼命看韩剧。我也是听来的,其实我也不懂。就看那个韩剧,就看迷了,然后《弟子规》也不读了、《了凡四训》也不学了,就一直看韩剧。结果她就发现她的女儿本来很用功,那一段时间在偷看小说。大家看,没有直接行为,只是一个态度偏掉了,产生女儿态度也偏掉了,所以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
东北王善人有讲到,孩子十二岁以前,身体很受父母的影响。比方父母不孝,这个孩子身体就会出状况,这个都有相关联性。所以在这个科学的时代,有时候我们要慎重。有时候说眼见为实,其实有很多无形的道理、无形的力量,不见得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。
我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,这个不只是窦燕山发生。「窦燕山,有义方」。他五个儿子都非常有成就。可是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,命中无子,而且短命,命就快没有。刚好他的爷爷在梦中点化他:你再继续这样,你的命都没了,我们家就要断子绝孙了,你要好好行善。他醒过来,接受了爷爷的劝。这在历史当中都有记载。然后非常认真。范仲淹先生是宋朝时代的人,常常以窦燕山的榜样,来期许他范家的子孙。
我们的祖先有圣德,他们都看着我们,我们肯听话都会来点化我们的。我前不久到浙江,有一个新疆的女士来参加课程。她的老板在推展传统文化,老板很慷慨,光盘跟书都是免费的。她有一点贪小便宜的习惯,不用钱的她就搬很多回家,搬了又不看,就整箱放在床下。有一天她女儿,好像三岁还是四岁,就跟她说:「妈,昨天爷爷到我的梦里来说(因为她公公已经去世了):去告诉妳妈妈,把床下的书拿出来看,尤其那本《了凡四训》要看。」把她吓坏了,因为这位女士那段时间还动了念头,想跟她丈夫离婚,所以她公公在天之灵就来点化她。所以她听完以后很认真学,现在还在教《弟子规》。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无形当中都有很多力量在影响。(哇,还有音乐配合这一段,这个音乐也有感应,它知道这一段很重要、很精彩。)我们要时时感念祖宗的恩德,这样人就不会自大了,其实人很容易自大。
我以前出外,都感觉我这些舅舅阿姨亲戚对我特别好。我当时候还以为可能我长得挺可爱的,他们特别疼爱我。后来我明白了,因为我父母对这些堂兄弟、表兄弟特别好,他们有困难都是尽力去帮助他们,所以这些长辈都记我父母的这份情义,都想着有机会可以回报。刚好我们去那里读书,或者去那里游玩几天,这些长辈都非常热忱,这个都是父母庇佑我们的。所以我后来才明白,人其实无形当中有很多恩德在护佑。父母跟子女是连心,随时会影响。纵使孩子没有看到我们好的行为,其实无形当中,决定会在影响的。
下一句:
【其身不正。虽令不从。】
如果领导者、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,虽然下命令,人民也不会服从遵守。假如我们自己不孝,要让自己的孩子孝,他心里一定不服气。你叫孩子要用功读书,你每天在那里看电视,他一定翘着嘴巴上楼去。
我们家父母都是带头读书,所以我们家不看电视觉得很正常。假如自己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我还有长辈,她的女儿要阻止她去打麻将,哭,求她:「妈,别赌了。」结果还被她妈打一顿。你说这样当妈怎么教育小孩?小孩劝妳别赌博还被妳一顿打。小孩讲的对,父母也应该接受、也应该听,这才是一个当父母、当长辈的一种风范。为什么?服膺真理。我们都跟着圣人、都跟着真理学,你这个态度孩子就佩服你了。你不能说:「我当爸、我当妈,你们都得听我的!」那叫暴政,那不对的。我们也在学传统文化,「爸跟你一起学、妈跟你一起学」,你学得还比他积极,那你就身教给他看了。所以当我们在要求底下的人不是很顺利的时候,要马上回过头来,我自己做了没有?
我有一个朋友也在教育界服务,中学。他说他们学校一直在处理,让学生不要染头发。结果做了很长一段时间,几个月了,效果不彰。大家开检讨会,开得都觉得有点精疲力尽,在那里叹气,「哎呀,孩子怎么这么不受教!」结果其中一个老师,突然沉淀下来,想了一个问题:我们的老师染头发的有几个?结果抬起头来一看,一大片都染头发。这些去要求孩子不染头发的老师都染头发,孩子都跑给你追,心里还不服。「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」。
我们希望带动下属所有的这些好的德行、好的风气,要由我们自己做起来。其实人在接受教育,有身教、有言教、有境教。我们刚刚谈身教,还有言教。言教是机会教育点出现的时候,循循善诱。
比方我们的孩子学传统文化,说:「爸,我们的同学都争,为什么我要让?」有没有机会教育点出现?出现了。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,可以讲《群书治要》上面的故事。
我们翻到一百七十三页,两百九十二句。你们当爸爸妈妈不容易吧?小孩常常会问你:why,why not?是吧?那你要接,你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,有时候突然来了一招,你也不要紧张,「孩子,你问得真好,爸爸明天回答你」,不就没事了。你不要打肿脸充胖子,回答错误,那不对的。我们也在学,「你问的问题真好,我赶快上网,我去请教释净空老教授。」你顺便把我师长介绍给你孩子。所以心态对了,没有一个问题是很困难、很复杂的,是我们在那里撑着、在那里逞强才会复杂。
看这个两百九十二句,这是商朝的例子。箕子是商纣王的长者,应该是叔叔。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,箕子看到这个现象就感叹,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,接下来他会用什么做杯子呢?用宝玉做杯子。用象牙筷子又用玉杯,请问他要吃什么食物呢?他的盘子可能都是金盘、银盘,你有没有看过人家拿金盘、银盘盛青菜豆腐的?没有啊。山珍海味就出来了,「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」,来食用了。那吃山珍海味会不会住小茅屋?不会。住什么?住雕梁画栋的宫殿。住雕梁画栋的宫殿会不会骑小毛驴?不会。你看这样从一个筷子,一推出去,请问他每天花多少钱?所以「舆马宫室之渐」,就是食衣住行的花费就吓死人。「自此始,不可振」,这么奢华下去,从一个筷子开始,国家就没有办法振作挽救。
「箕子从一个筷子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可能要灭亡。请问儿子,你看到你的同学现在才五岁,就开始跟人家争,他以后会怎么样?」你有没有在引导你的孩子去感受事物的发展?你再把报纸打开,「你看这个人跟他父亲争财产、跟他兄弟争财产,就是他小时候就学争。那个习惯、那个恶习愈来愈厉害,最后可能为了东西还会伤害别人。你看现在这些案件。」你的孩子就知道不能争。「竞争再提升是斗争。现在同学之间都跟人争,都嫉妒,会的东西都不告诉别人,心量都很小,你不要学这样的行为。斗争再提升变战争,这是一条死路。孩子,我们要走老祖宗的康庄大道,要走『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』。来,爸爸跟你把「礼运大同篇」背起来。好不好?」好。他问一个问题,可以转到跟他一起背「礼运大同篇」怎么不好。你的孩子从小就读「礼运大同篇」,他的胸怀气度,绝对跟一般的人不一样。这是言教。
我们复习一下,我们去年有没有讲到唐太宗怎么教孩子?他很厉害的。跟孩子一起吃饭,「孩子,你知道饭怎么来的吗?」孩子说:「不知道。」「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一粒米都不可以浪费。」他就学到了。
要出门、要骑马,我刚刚讲的,《群书治要》都有,你们复习一下,我们就不翻了,因为翻书也要花时间。「你知道马吗?」「不知道。」「马,你要善待牠,你假如用了超过牠的体力,牠会逃走。你对马也要懂得爱护,珍惜牠的体力,不可以乱挥霍。爱护动物,尊重牠的付出。」
骑马出去了,到了一个地方要坐船了,「你知道船吗?」「不知道。」唐太宗告诉他,「船就像你以后要当皇帝,水就好像人民,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你假如不好好善待你的人民、照顾好人民,你鱼肉人民,人民像水一样会给你翻掉。」他在教他的太子。
又走走走,又看到树,你看唐太宗会不会教?会教的父母,一个景观都可以教他做人。你今天出去了,「哇,天好亮、这个天好广大。」可不可以教孩子?「太阳光大,父母恩大,君子量大,小人气大。」不就教了吗?你智慧要如太阳,胸怀要像虚空一样大,什么东西都可以包容。我们的老祖先,他的六十四卦,不都是从天地万物的现象当中来启发自己的吗?这个言教。
包含,唐太宗又走,又看到树,问孩子:「你知道树吗?」「不知道」。太宗告诉孩子,「木受绳则直」。树木它长得比较弯曲,但是他用绳墨,你们没有弹过?你们小时候没有帮爸爸妈妈盖房子,或者是做家具吗?大马的华人福报还是比较大。你看一弹,那个线直直的,「木受绳则直,人受谏则圣」。一个领导人能接受下属、接受太太的劝谏,他会成为圣人。看到树就提醒他,你以后可要听这些忠臣的劝告,你才能做圣王,这是言教。
接着境教。大家相不相信?你新的伙伴来到你的团队,你还没有跟他讲一句话,他有没有感受到什么?已经感受到很多了。我刚刚还跟我们林董、跟胡总经理讲,我们的伙伴们都很有文气,看起来都很有气质,都很喜欢学老祖宗的教诲。当你的新伙伴一看:「他们看起来都很有气质,文质彬彬」,就在受影响了;「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有笑容,看了让人家很舒服」,在受影响。
所以人每天在给人好的影响,叫积功累德;人每天带着杀气给人家看,叫造孽。佛门有一句话叫「面上无瞋供养具」,脸上非常慈祥,没有丝毫的杀气,就已经在供养他人了。这句话我们听懂了,以后每天出门要先照镜子,自己看了吓一跳,先调整调整再出门,不要出去造孽。自己一照,很舒服,再出门去,大家不要小看这无形的影响。
我们怎么来经营境教呢?其实每一条都跟境教有关系。假如我们都很有使命感,一接触我们的人,觉得这个团体不一样,他们的人生观不一样。包含他们处事,人进入团体里最怕什么?最怕是非人我,人到一个团体来,他就是要追寻一种归属感,一种心灵的寄托。假如觉得这个团体是非很多,他就赶紧跑了。而假如我们的团体是「见人有恶」,人非圣贤,也有错的地方,「不批评,要规劝,或守默」。这一点很重要,从家庭来讲,家里面的人有过失,绝对不能批评给家人以外的人听。言家丑,人家怎么看我们?不就变成自取其辱。「你看他夫妻搞成这样,你看她跟公婆关系搞成这样。」一家人都有彼此劝告,然后从自己做好,去改变家人的责任,怎么还出去批评自己的家里人?
家不能言家丑,团体亦如是。我们自己讲自己团体的丑,别人瞧不起我们。那家里面大家还没有成为圣贤,怎么可能没有错误?那就要形成一种非常正确的处事态度,见人有缺点、有做错的,不批评,要规劝他,或者他还不够信任我,我先做给他看,他信任我了,我再劝。劝人还要有前提,要信任度够。还要再建立一个重点:规劝的人讲话要心平气和,为对方好,你不是藉题发挥、不是借机会骂人,是为他好,心平气和。听的人欢欢喜喜接受,还要感谢对方。假如你的团队是这样,人与人非常坦诚,讲的人为对方好,听的人感激他的劝告,这就是一个团体的氛围。假如你没建立这样的氛围,人与人都不坦诚去互相护念、互相规劝,都是私底下在那里讲,那是非就满天飞了。
所以现在都变成一个现象,开会的时候人都不讲话,开完会话一大堆。坦白讲,这是很错误的态度,但不要去怪底下的人。我们假如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,风气要从我们带起,「有什么我错的,你们直接告诉我,不要去外面讲,我们团体不就自取其辱?你们给我提出来,我带头改给你们看。」慢慢大家就很坦诚,都愿意提了。这个风气,在《群书治要》当中是有的。
我们翻到三十页,四十八句:
【舜曰。予违汝弼。】
「予」是他自己的称呼,我假如做的有过失,不符合经典;「弼」,是辅助他,「汝」是你们,你们要来辅助、来纠正我。
【汝无面从。】
绝对不要当面好像没有意见,服从我、当面听从我。
【退而后言。】
退朝以后又在背后议论我,这样都给人看笑话了。
【故治国之道。】
治理国家的方法。
【劝之使谏。】
等于是他一个天子,非常坦率、非常谦卑,让底下的人没有顾忌的,可以为人民着想,去提醒他不对的政策、做法,「劝之使谏」。
【宣之使言。】
这个「宣」就是很柔和、柔软的,引导他们敢讲真话。
【然后君明察而治情通矣。】
领导者、君主就非常清楚种种情况,然后就可以通晓治乱的真实情况,去适时的调整国家的政策,那受益的就是人民。这就形成了一个团体风气。
再来,「见人有善,不嫉妒,要随喜」,肯定人家随喜赞叹。《弟子规》说:「道人善,即是善,人知之,愈思勉」。大家都起来效法他。假如不只没有赞叹,变成嫉妒、批评,那会打击付出的人,这个对团体的损害就很大。还嫉妒、还批评,让所有听到的人,没有去看到人家的付出跟优点,反而还鸡蛋里挑骨头,带动不好的风气,影响整个军心。嫉妒、瞋恨心堕地狱。因为这种嫉妒跟瞋恨对团体的杀伤力非常的大。
一个人念念为整个团体着想叫「尽忠」。忠孝得到的福报是最大的。看范仲淹「先天下之忧而忧」,他很为国家着想,他的福报可以福荫他八百多年的后代。尽忠尽孝是做人的大根大本,所以我们一言一行,都要想着给团体带好的风气。
「见人错事」,这段话是我的师公李炳南老师的教诲,事情已经发生了,「不指责,要协助」。事情已经发生了,又没有办法挽回,继续在那里骂、在那里发牢骚,于事无补,这个时候不要发脾气,赶快协助收拾善后。你愈不骂犯错的人,你又尽力帮助他,他非常感动,反而他觉得:要对得起你们的帮助,我不能再犯同样的错。而且,你事后去提醒、劝他,他非常能接受,因为他感觉到你都是为他好。可是他刚犯错的时候,整个脑子一片空白,在那里无助的时候,你又给他一顿骂,他铁定很难接受我们的,这个都是人情事理。
我曾经听我们胡总经理讲一句话,记忆非常深刻。胡总经理说:「凡事不指责,勇敢来负责。」这句话很经典,这就是一个团体的风气。当一个团体都是凡事不指责,勇敢来负责,这个团体非常有安全感,人都不会意气用事,都怎么想着来解决问题,协助对方,这个是境教。
我们接着翻到一百二十六页,也是以身作则的句子:
【上为下效。然后谓之教。】
一百二十六页,两百一十一句。在上者怎么做,在下者就起而效法,这个称为教化。哪些部分要带动风气?首先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。修身当中,在我们《群书治要》强调,一个人的修养从哪里看?从戒贪念。假如一个人不能调伏贪念,他会变成欲望的奴隶。谁愿意跟着成为欲望奴隶的人走?不可能。他就没有个人魅力了。而且他假如是领导者,可能就会因为贪,损害了团体的利益,损害了人民的利益。
第一个要「戒贪」,而这个「贪」当中,要慎重一点,「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」。我们今天积累人生的财富,一定要跟道义相应,这一点很重要。《易经》告诉我们,「利者,义之和也」。山西晋商的名言,「利自义生」。利从哪里来?从道义、从服务人的初发心来的。今天一个盖房子的人,他就想着:我盖这个房子,让这一家人一百年、两百年都很安全,这是他的义。今天福建有一个惠安桥,都已经八百年的桥还在用。当时候这个做桥的人是什么存心?这些做桥的人难道是想:反正为了下一顿,就干吧?你看那个桥能不能用八百年?他是想着我要让所有走这个桥的人都安全。所以他们道义做好了,他们拿到应有的酬劳,「利自义生」。「财自道生」,财一定要跟道义相应。《易经》上讲,这个利要能长长久久,一定要跟义相合,和合,假如不能跟义相和合,纵使你赚到钱很可能守不住。
我们举一个例子,今天我们当父母的人,非常认真的去赚钱,忽略了下一代的教育,就没有义之和。在湖南的株洲,有一对夫妻大学毕业,在大陆五、六十岁的人大学毕业,家庭环境已经够好的了。可是因为看到很多人都从商,赚的钱比较多,他们就辞掉本来很好的工作,辞完以后夫妻去办厂。确实也赚了一些钱,可是孩子的教育就忽略了。结果忽略完,孩子长大了,二十几岁,就迷上了赌马、赌球,一下子还拿他们工厂的地契去借钱,把他房子都抵押,最后输光了。这对夫妻六十岁就觉得,「我人生几十年的努力都毁掉了」,想不开,夫妻两个人到祖坟前,喝农药自杀了。这是前年发生在株洲的真实的事情。
我们来看这个故事当中,最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对于人生的这些思想观念不正确。第一、人对财物要认知到,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,你就不会看到人家赚很多钱就羡慕。今天财富从哪里来的?你去赚钱是缘分,你有没有能赚到钱,那是看你有没有财布施,你前辈子有没有修财布施、这辈子有没有修财布施。财布施得财富。中年人假如不懂得这个真理,一看同学他的能力、他的成绩也没有我好,为什么事业做得比我好?会气死英雄好汉。你们有没有看到中年人常常发牢骚就在这里,他不懂,他的能力那是缘分,但是根本的因是财布施得财富。因、缘才会结果,种子种下去要有水、要有阳光,那是缘,最后会成长,开花结果。这对夫妻就不懂,因为他们没有学过《了凡四训》。所以听到这个故事,我也有责任,我没有赶快把《了凡四训》拿去送给他。
第二个,他们忽略的一个重点,叫「至要莫若教子」。一个家庭里哪一件事最重要?把下一代教好最重要。假如我们没有把孩子教好,我们现在再有财富、再有地位,会变成你的悲哀。怎么说?孩子没教好,你有财富,你每天提心吊胆。你再有地位,不敢跟人家讲家里的事情。在人前「董事长、科长」什么的,人家这么恭维你,但是家里面一团乱,你都不敢跟人家讲,所以那变悲哀。人生一定要整个最重要的道义要尽到,不能只看到金钱而已。孝养父母是道义,教育孩子是应尽的道义。这是他人生第二个要很重视的观念,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是要把下一代教好。
第三个,他们面对人生,六十岁整个事业垮掉了,他们的态度是寻死,这不对。应该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」,要痛定思痛,要「宁为成功找方法,不为失败找借口」。大家看,这些正确的人生态度,往往在人低潮的时候救他一命,拉他一把。
台湾有一个商人,他本来做茶叶的,结果去投资证券交易,做证券商,一下子三十亿台币全部垮掉了。人家也没有想不开。旁边的人说:「你赶快飞到美国去就不用还钱了。」他说:「我宁可做一个最穷的守信用的人,我也不愿意这么做。」因为他小时候就读《弟子规》跟《三字经》,他不愿意这样。由于他坚持住信用,「信义为立业之本」,他守住了。当厦门那边、漳州那边有投资的机会,他的亲戚朋友愿意借钱给他,因为觉得这个人守信。他又有了一笔资金,到漳州去,现在的事业超过在台湾的不知道多少倍,人家就没有去寻短见、没有逃避。
这个故事我们就看到,夫妻虽然开了工厂,但是他没有尽对孩子的道义,结果不孝子来了,整个家产就败掉了。
我们回到两百一十一句,一百二十六页,「上为下效」。我们把恩义、情义、道义演出来,必然会有贤孝的子孙出现。刚刚跟大家谈修身,首先要「戒贪」,不要急着要快速积累财富,还是要尽家庭的本分、尽在单位的本分、尽做人的本分,自自然然该是我们的福报,跑都跑不掉的。所以明白道理的人,「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」,不会去担忧未来没有福报。「戒财」。
接着,「戒色」。色字头上一把刀,很容易就毁了自己跟家庭,不只不能有非礼的行为,连念头都不能起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告诉我们,「见色而起淫心,报在妻女」。你看到别人的太太、女儿,起了不好的念头,这是个因,会招感什么?你自己的妻儿也会被人家轻浮。整个大自然是一个循环。大家有没有看星球都是圆的,它们绕的路也是圆的?有一句话叫「打人就是打自己,骂人就是骂自己」,有没有道理?很有道理。你今天打他了,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」,最后那一拳会不会回来?会。你今天骂他,他记在心里,一有机会他又骂回来了,这叫循环。所以今天我们去骂人,叫不孝,因为骂人总有一天,这个耻辱会回到自己身上,那父母看了多难过,看自己的孩子被人家这样骂多难受。所以孝子绝对不骂人、绝对不打人,跟人家结怨。
我们再看人类怎么对待生命?用农药喷,喷好多,要杀虫。我请问大家,所有的动物吃农药吃最多的是哪一种?你说人聪不聪明?为什么这么不聪明?好多年前,台湾的资料,每个人一年喝下二点七公斤的农药。大家想象一下,我现在前面有二点七公斤的农药,「来,干杯」,马上我就死了。所以现在吃农药是慢性中毒,难怪三、四十岁一大堆病都出来了,三餐都在吃农药怎么会身体好?你说人聪明吗?
曾子告诉我们一句话,「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」。「出尔反尔」,本来的意思是这样。我们喷出农药就吃下农药,出尔反尔。人类喷农药是要让那个虫断子绝孙,请问牠们断子绝孙了没有?没有。听说现在要两种农药加起来才喷得了,有的还要加三种,然后喷到农夫自己昏倒,送医院。牠们也没断子绝孙,结果人类现在不孕症愈来愈高。「出乎尔者」,我们的念头要人家断子绝孙,最后天道好还,现在是人类,听说治不孕症的医院开得愈来愈多。所以看到这一点,人一言一行、每个念头都要注意,会回到自己的身上、家庭。你好的念头、做的好事,一定报在自己跟后代子孙上。所以「有一行而酿子孙之灾」都不可以做。
我们看历史当中被满门抄斩,很多奸臣,他做的事不就殃及他的后代。大家知道董卓吗?汉朝末年的奸臣董卓,他死的时候,因为他太胖了,结果他肚子里面的油烧了好几天才烧完。人民恨之入骨,扒他的肉。结果他有一个下属觉得他很可怜,就把他埋好。结果一埋好,上天就下大雨,雷直接把他劈出来。死无葬身之地是真的,董卓就是这样,把他埋好了,上天不允许,用雷把他的棺木又劈开,又被水冲走,埋不了。他的母亲九十几岁,被人家拖到刑场,你看这个儿子不就殃及他九十几岁的老母。大家看一看那个景象,情何以堪?所以真正明白循环的,不起恶念、不起恶行。
有一个读书人,他考功名都没考上,后来也是遇到高人给他提醒。这些故事都非常难得,在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,这是很多朝代的读书人,把所有这些非常精辟的因果故事搜集起来。大家有机会去看,对人生非常有启发。这个读书人考不上,这个高人提醒他,说因为你年轻的时候对你的婶婶有不好的非礼的行为。他说我没有啊。他说那你念头有没有?他说我念头有。念头折了他的福报。
《了凡四训》有一个公案,卫仲达先生,他有一个因缘,到了阎罗王那里,把他一生的善跟恶拿起来秤,他的善只有像筷子一样一箸而已,就记录了一件事。他的恶,整间房间这么多。结果一称反而这个善比较重。他很惊讶,他说我才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恶?阎罗王告诉他:「一念不正即是,不待犯也。」一个邪念就造下恶因,不等他化成言行。为什么记录那么多?因为念头很多是错的。「到底我那一卷是做什么?」他劝了皇上不要大兴土木盖三山石桥,因为那会让很多人民财力、劳力的耗损。他很惊讶,「皇帝没有接受我的劝谏。」阎罗王说:「你这一念已经为千万的人民着想,所以它善的力量非常大。」
所以假如我们每一个人,做的每一件好事,都祝福世界和平;做的每一件事,都期许自己,能给全世界一个好的榜样,我在哪一个行业,我就行商道、行道德,这个胸怀就很大了。福田心耕,这么大的胸怀,以后铁定有后福。
刚刚讲的对婶婶有邪念,都折了他很大的福报。有一个读书人,他到京城去考试,结果到了一家客栈,这家客栈的老板对他非常的热情。他就有点惊讶,我跟你素昧平生,你怎么对我这么好?这个老板说:昨天我梦到土地公来说,今年有一个会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会到你店里来。所以我想就是你,要好好招待你,你以后飞黄腾达了,就不要忘了我。这个读书人心里想,这么有感应,他今年终于「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」,很高兴今年可以考上。晚上睡觉以前在那里想,我这个太太长得又不是很漂亮,我假如考上以后,实在不够当我的夫人,应该把她换掉。后来他就去考试了。这个老板又作梦,土地公摇摇头说:这个读书人,还没考上功名,就要把他的糟糠之妻(元配),陪着他吃了这么多苦的,亲手要把她离掉,这样的人真没情义,所以他考不上了,他的福禄就被消掉。结果那个读书人后来没考上又回来,同样的路回来。然后那个老板就告诉他,我作梦说是因为你起一个念头要休妻。那个读书人满脸通红,住都不敢住,赶紧走了。
所以要去贪财之念、要去贪色之念。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都是欲望,在佛家讲叫「地狱五条根」,就是这个财色名食睡愈来愈重的人,只要有一条会把我们往地狱拉。所以我常常想一想:财色名食睡都有,我两手、两脚,还有头全部被绑住了,铁定下去了。这些欲望要慢慢淡,这样灵性才会升,才不会被往下拽。
这个名有时候比财还要厉害,真的,人这个名不知不觉会很执着。比方像我虚名在外,有一次我在香港转机,就有一个女的一直看我。你们笑什么?那个女的五十几岁了,你们不要太早下判断。她就一直盯着我,我就很不好意思,我就赶快走。哦,没看到了,就坐下来。结果她又来了,坐我对面,还一直看我,最后她终于站起来走向我,我的心脏开始跳,「扑通、扑通、扑通」。「啊,你就是那个长庚的医生嘛。」她认错人了,我还以为她认识我。你看,她走过来的时候,我的心在跳,是不是认识我?这个就是名。我假如没有这么在乎,心脏怎么会跳得这么快?她认错人,害我非常的失望。她看我失望的表情,突然又沉静一下,「对不起,我认错了,你是那个讲《弟子规》的。」幸好还认对了。「我女儿在幼儿园教书,有看你讲课的光盘。」大家看一看,功夫不到位,任何境界八风一吹我就动了,就受影响了。
所以这个面子要放得下来,好面子也是好名。有时候我们一个面子放不下,很可能就不能带动一个团体彼此真诚劝谏的风气。大家就不讲真话,就被我们的面子给障碍住了。而且我们每个身分,都很可能产生好名。你常被人家叫主管、常被人家叫老师,也会很陶醉,叫「色不迷人人自迷,名不醉人人自醉」。我们常常接受掌声的人,掌声不醉人,人自己会醉。
在印度有一个国王叫阿育王,他当国王,他也很不简单,很有善根。因为在印度当时候非常尊重出家人,因为出家人他是人间的福田,他荷担如来的家业,给大众行佛陀的教育,是人天导师。他贵为国王,他见到出家比丘、出家法师都给他们顶礼,尊重老师。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。这一点,我去年十一月到了斯里兰卡非常感佩,斯里兰卡离佛陀已经三千多年,还保有佛陀那个时候的风气,面对出家人,只要看到,他们的老百姓就给出家人顶礼。因为出家人是老师的榜样,然后要请出家人坐,一定要拿一块布铺在椅子上,再请出家法师坐,非常恭敬。
而阿育王他跟比丘、跟出家法师都行跪拜礼。结果有一次他带着文武百官出去的时候,刚好看到一个七岁的小沙弥,七岁的出家人当沙弥。因为他已经发愿,见到出家人就要顶礼,礼拜。结果遇到了这个七岁的小沙弥,他就跪不下去了。他觉得,我的臣子都看到了,这样我会不会很丢脸?他怕人家笑,这是不是面子?诸位长辈朋友,错了给人家道歉难不难过?会不会觉得很丢脸?这个腰会不会鞠不下去?当时候障碍住的是我们自己好面子,这就是名。
结果他实在弯不下去,他就跟这个小沙弥说,「我跟你商量一下」,就跟他走到树林里面,这些群臣都没有看到,然后他就给这个小沙弥磕个头。因为他已经发愿了,他就给他磕个头,磕完头,阿育王就跟小沙弥讲:「我跟你说,你出去,不要告诉别人,我给你磕头,我是国王,九五之尊,你不要告诉别人。」这个小沙弥听完了,笑一笑,刚好旁边有个小瓶子,这个小沙弥就现神通,跑进那个瓶子里面玩耍,又从那个瓶子里面又出来,然后跟阿育王说:「我刚刚表演,你出去不要告诉别人。」这位小沙弥很有意思。当下这个阿育王就很惭愧:他虽然只有七岁,他已经证阿罗汉果,他有六神通。(阿育王)赶紧恭恭敬敬再给他磕个头,小沙弥就供养他了:「佛陀讲,四种东西不可以轻视。小沙弥不可以轻视,他以后是讲经的大法师;小王子不可以轻视,他以后是国王;小龙王不可以轻视,他以后可以呼风唤雨;还有星星之火不可以轻视,它可以燎原。」所以不能因为好面子,不尊重一个孩子。
这个是在名方面要放得下,每一个名的背后,不是拿来炫耀,而是什么?责任。我非常佩服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,「宁愿做大事,不要做大官。」「官」那个名,是为了来服务人民的。所以名愈大愈高,责任愈大才对。而我们更要慎重,名是福气,假如我们没有德行,名很高,会折福,所以不要去好名。大家有没有听过英年早逝?因为他名不符实,会折掉福报。很多演艺圈的人,很年轻就出名,最后短命,很可能他的私生活不好,有那么多人崇敬他,他名不符实,福报就折掉了。
这个我很有经验,因为我虚名在外,德行又不够,名不符实,所以我吃不胖。后来我看《了凡四训》的一句话,特别害怕。《了凡四训》说: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」,名不符实,「多有奇祸」,会突然有灾祸。我看完以后,走路很小心,不要被车子撞了,然后当然要更积极的提升自己的德行才好。《了凡四训》下一句话又讲得很妙,「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」,一个人没有过失,还被别人毁谤、被人家侮辱,他不是损了自己的名节吗?「子孙往往骤发」。所以天底下没有吃亏的,你被人家误会、被人家毁谤,最后你的儿子会骤发。这个我有见过,我们有观察,附近有人家,夫妻都没读书,常常都被人家骂傻人、被人家取笑,他们不生气,「嘿嘿」,笑一笑而已,结果后来孩子都很有出息。
无过咎,横被恶名者,子孙往往骤发。这句话大家假如听明白了,您从今天开始过的日子就是「事事是好事,人人是好人」,连骂你的人都是好人。为什么?他把福报送给你。配合得真好。因为这句话就让你以后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对啊,你没有过失,他骂你,他是把福报送给你跟你的子孙。所以以后有人毁谤你,你要:「谢谢你送福报给我。」他以后就骂不下去了。所以真明理的人,没有一件事是坏事。你们不相信,你们就写:我人生这件事真的是坏事。明天我们来转念,一转,事事都是好事。为什么?大家有没有听过,「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」,听过吧?对啊,天经地义。有没有听过「无债一身轻」?有。债消掉了,身心舒畅,是不是?今天有一个人骂你,你这个债不就还了吗?你干嘛生气?所以为什么生气?不明理才生气。「他不去骂别人,干嘛来骂我?」有时候还坐了飞机几千里来骂你。现在交通发达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就前世我骂过他,刚好因缘聚会了,他骂回来,那债不就了了?那每件事都是把债还完,怎么会是坏事?你身心不就愈来愈轻松?所以真的,人生的真相没有一件事是坏事,这才是真相。人一不明理了,就生了很多对立、发脾气,就愈搞愈复杂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那是不明理搞出来的。
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这个吃、住,这个享受够用就好了。其实人再怎么富有,「日食三餐,夜眠六尺」,就睡那一张床,是吧?有没有人,有五间房子,他说:「我就是有钱,我上半夜睡这一间房,然后子时、卯时我都要换床。」那你就让他换吧,他绝对得脑神经衰弱。所以人其实生活上的需要并不是很多,但是假如不知满足,那个欲望就像一个坑洞,根本填不满。
像吃的欲望,人类把多少动物都吃绝了。大家要了解,财布施得财富;法布施得聪明智慧;无畏布施,无畏布施就是不伤害生命,得健康长寿。新加坡许哲女士活了一百一十四岁,她从小在胎里就是吃素,她不吃荤,就没有跟众生结这个恶缘。吃牠半斤,要还牠八两。这个也是天道好还,哪有你吃它的肉,最后不还它的道理?因缘会聚的时候,还得还。所以深信因果的人,不再跟人家结恶缘,全部都结善缘。
我们有一个朋友到了非洲去,当地的华人接待他也很热情。非洲有很多穿山甲,大家知道穿山甲吗?很热情,就招待他吃穿山甲。发现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,就是那只穿山甲在被火烤,烤到身体都焦了,牠的身体一直曲着不肯放开。旁边那些非洲人扯牠扯牠都扯不开,烤到肉都烂了,还是不放。最后这非洲人实在没办法了,就把牠丢到旁边去,拿下一只起来烤,突然看到那只穿山甲放开,从牠的怀里跑出了一只小穿山甲。
你看,有灵性的生命,那个母爱是完全一样的,牠已经肉都被烤烂了,牠就是不放开,可能我相信牠放开的时候就断气了,牠就撑到让牠的孩子平安为止。我们假如知道这些生命的天伦,我们就这么珍惜我们的天伦,焉能去破坏牠们的天伦?这个是「吃」。
「睡」。佛陀有一个学生特别爱睡觉,睡到都不够精进,然后发现这个学生再过一个礼拜命就到了。大家要知道,人是有命运的,但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,他假如断恶修善,他短命可以变长寿。我的师长很爱护我们,大家看我的人中很短,我就是短命相,我不骗大家的。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学老师,退休的长者,一位女士,九十几岁,她那个人中这么长。所以人这个相确实是有命运的讯息,你看我们的林董事长,那耳朵这么大,我怎么拉都不行,因为我没有从根本下手,从枝末是不对的。什么是根本?相由心生。我要调得跟林董心量一样大,我的耳垂会慢慢变长,相貌是可以修的。我的师长三十岁的相貌就是短命相,只有四十五岁。大家上网去看,我师长三十岁的时候比我还瘦。但是他利益众生,你看他现在八十几岁,那个气色都发亮,我们年轻人跟他站在一起不能看,赶快跑他旁边去,太丢脸了。真是修得太好了。
所以佛陀看到这个学生命都快终了,结果还不用功改造命运,还在那睡,就跟他讲,说:你曾经前世就是好睡觉,死了以后去做昆虫、做蜈蚣,做了好几百年。之后又做了什么虫,现在又回来做人,又爱睡觉,习气改不掉。
大家要了解,冷静思考一个问题:人身难得,正法难闻、东土难生,你要做中华民族的儿女也不简单,你没有做中华儿女,怎么可以承传五千年的智慧?非洲人他怎么承传?不过现在很难讲。台湾有一个慧礼法师到非洲去教育了几千个小孩,会练中国功夫,然后还念「弟子规,圣人训」,现在还在背《群书360》。我们再不学,以后非洲人站上来给我们讲课,我们头都抬不起来了。真的不用功,会做不肖子孙。
从这里去思考,为什么说人身难得?我请问大家,马来西亚的一个森林里面蚂蚁有多少?一只蚂蚁就是一个灵魂,牠的身体只是跟我们的身体不一样,我们是人身,牠是蚂蚁身。一个森林的蚂蚁数目可能就是人类的数目。请问大家,全世界的蚂蚁是人类的几倍?只有蚂蚁哦,请问全世界的动物是人类的几倍?同样是灵魂,所以当人容不容易?不容易。
所以当人要珍惜这一生,成就圆满的智慧,不要再搞轮回了,这是很重要的事情。为什么不能搞轮回?三恶道是老家,出来作人叫观光旅游,没几天又回去了。贪心堕恶道,瞋恨、发脾气堕地狱,愚痴堕畜生道,是非善恶都不珍惜时光,每天昏昏沉沉睡觉就下去了。你看昆虫都有冬眠,一睡就睡好几个月,很会睡。所以他好睡觉,在昆虫里的习气还在。佛陀这么一给他点化,他就生惭愧心了,就很精进用功,寿命就延长,最后就证阿罗汉果,就了脱生死。所以祝福大家,今天回去早睡早起身体好,又不浪费时光。今天刚好,修身的「戒贪」,财色名食睡刚好告一个段落。
好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