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教育
母智子必不愚
时间:2015-12-19 12:34 编辑:妙音 点击:
次
《母智子必不愚》
战国时期,楚国国王楚恭王在位时,王宫里曾经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失窃案件,丢失了许多极为贵重的金银财宝。
楚恭王极为重视,命令当时掌管国家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令尹(即宰相),全权负责侦破此案,并要求限期将罪犯捉拿归案。
令尹昏庸无能,侦察了好长时间,连个线索都没有查到。他怕到期限捉拿不到盗窃犯,自己要受到连累。为推脱自己的责任,他竟不择手段,栽脏陷害,嫁祸于人,无任何根据地指控楚国国都地方官江乙,说是由于他的失职而造成了王宫的失盗。并以此为由上书楚恭王,建议罢免江乙的官职。
江乙无辜横遭陷害,被免职回家,感到非常冤枉。母亲得知儿子被诬陷的实情后,也非常气愤。
江乙的母亲,性格倔强,不畏强暴,有胆有识,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。她决定到楚恭王那里为儿子申诉,要求平反昭雪,恢复名誉。
说来事也凑巧,就在江乙含冤被黜回家不久的一天夜里,江乙的家也被盗,丢失贵重布匹六丈多。
江乙母亲心想:这倒是个向楚恭王申诉的机会。于是,她借家中失盗这件事,请求拜见楚恭王。
见到楚恭王,江乙的母亲禀告说:
“我家昨晚失盗,被人偷去六丈多布匹。请求君王要为民做主,捉拿盗窃犯,给予严惩。”
楚恭王问道:
“是谁偷了你家的布匹呢?有什么线索吗?”
“禀告恭王,不是别人,布匹就是你的令尹偷的!”江母斩钉截铁地说。
恭王一听,感到很惊讶:怎么会是他偷的呢!恭王记得,在江乙家丢失布匹的那天晚上,令尹一直在王宫陪着他欣赏歌舞,从未离开过一步。楚恭王记得清清楚楚。
楚恭王十分严肃地对江乙的母亲说:
“确实是令尹偷的吗?我不相信。令尹怎么会做这种违法的事呢!假如不是令尹所为,你这可是诬告无辜。我们楚国的法律,是要治你诬告陷害罪的!”
江乙的母亲毫无惧色,态度仍然很坚定地说:
“即便不是令尹他本人亲自去偷的,那也是他指使别人去偷的!”
楚恭王追问说:
“你说话要有事实根据,说了话就要负责任。我问你,你怎么知道是令尹指使别人去偷的呢?”
江乙的母亲义正词严地说:
“我听说,过去,我们国家的孙叔敖,在做令尹辅佐楚庄王的时侯,他注意教化国民,治国有方,当时的社会秩序非常好。据说,那时是‘吏无奸邪,盗贼不起’,‘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’,人民生活十分安宁。而今天的令尹,治国无方,耳不聪,眼不明,使得盗贼四起,横行无忌,社会秩序如此混乱,人民没有一天安生的日子过。在这样昏庸无能的令尹执政的年月,盗贼偷了我家的布匹,这和令尹指使偷盗,有什么不同呢?”
楚恭王认为这话说得太没有道理,极力为他的令尹辩解、开脱:
“令尹在王宫帮我掌管军政大权,管理国家大事,他哪里会知道盗贼在下边横行呢?你家里的财物被盗,令尹有什么罪过?”
江乙的母亲说:
“啊呀,请国王恕我直言,您要是这样说,那就不对了。我儿子江乙原是京城的地方官,不久前有盗贼偷了王宫的金银财宝,他也是每天在官府里处理公务,他也同样不知道那金银财宝究竟是谁偷的呀。可是,我的儿子,却因为什么‘失职’而被罢免,至今还在背着黑锅呢。为什么唯独你的令尹失职,而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呢?难道说,京城社会秩序混乱,与你的令尹一点关系也没有吗?”
看恭王在认真听她她说的话,江乙母接着说:
“记得过去的周武王,曾经说过:‘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上不(精)明,则下不治;相不贤,则国不宁。’这话说得非常正确。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,重要的是在于用人。有人认为,我们国家当今没有精明的人才,我觉得不是真的没有人才,而是没有能识别人才的人。国王,您说是不是?”
楚恭王听了江乙母亲的话,认为很有道理。连连点头称道:
“好,好,讲得好!你不但批评了令尹,也给我以很大的启发。”
楚恭王当即下令,由王宫如数偿还江乙母丢失的布匹,并还要奖励她黄金万两。
江乙的母亲连忙推辞,说:
“谢谢国王陛下的奖赏。我来王宫告状,并不是要追回我丢失的布匹,我从不贪图钱财。我只是对令尹的所作所为不满,如此而已。再次感谢国王的奖赏,我心领了。”
说完,她就离开王宫。布匹和黄金都没有接收。
事后,楚恭王对众大臣说:
“江乙的母亲,这样有智慧有见地,她的儿子必定也不会平庸!”
于是,楚恭王宣布给江乙平反恢复名誉,并重新召回江乙,给予重用。
在后来的从政过程中,江乙表现出了多谋善断的才能,做出了突出的政绩,为人们所称赞。大家都说:
“有其母,必有其子。”
人们常说:孩子是家长的镜子。要知道家长怎么样,一看孩子就知道了。
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:家长是孩子的镜子。若想知道孩子怎么样,一看家长就一清二楚。
江乙的品德和才能,同其母亲对他施加的影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