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教育

教育者要“勤于教学、勇于改过”

时间:2014-09-13 10:17   编辑:admin   点击:
    蔡礼旭老师主讲  编辑:弟子规公益网
 
    一个教育者要“勤于教学、勇于改过”。为什么要勤于教学?因为这一条路是自己选的,选择从事教育工作,就应该深爱教育工作。自己选择的行业,要不忘初心;自己选择的人生伴侣,要不忘初心;自己选择的每一个因缘,要不忘初心。这才是用真心。不然都是用虚伪的心去应付,那叫自欺又欺人,那有什么人生意思呢?要深爱,面对每一个学生,念念怎么去成就这个学生,要有这样的态度。不然我们从事教育工作,很可能会造孽。因为我们不爱他,很可能言语、行为就会伤到这个学生。伤了他,他会不信任老师;不信任老师,以后他就不肯学习;不肯学习他就没智能,他的后代子孙都完蛋了。所以老师这个行业,有志于此再来,不然就不要来,没人勉强。所以这是一个“志业”,要对得起民族、对得起国家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、他们的祖先的一个行业。
 
    勤于教学,这个“勤”,勤在哪?不能勤在好为人师,勤在好好提升自己。我们早一天提升,学生早一天得利益。所以真正有爱心的老师,他学圣教决定不用人家去推他,还要去勉励他,不用,他自动自发,这是真正有利益学生的这一份动力。而这个勤奋当中,我们要了解,教学这个“教”字,我们前几节课都有谈到,左边两个叉,下面一个小孩,变成要以身作则,这两个叉就是上行下效,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,可以做表率。
 
    而教育工作是教学相长,学而后知不足,教而后知困。我在教的过程,论理论到一半,感觉好像没有通达,讲不下去了,就知道自己还不足。或者今天面对这个学生起了情绪,“我的耐性还不行,我的瞋恨还很重”,要知不足。所以勤于教学,还要勇于提升自己,还要勇于改过。自己有没有懈怠、不勤奋?自己有没有不断勇猛改过?这个对一个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心态,勇于改过,就是自我教育具体的落实。
 
    我们要改过,首先有一个前提:要知过,才能懂得要从哪里改。觉得我又没有什么过失。我们曾经朋友之间在交流,“我们昨天有什么过失?”朋友说:“我昨天好像没有过失。”这位朋友讲到他昨天没有过失,只有两种情况:第一,他是圣人;第二,他是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。请问,人一天起几个念头?讲几句话?做几个动作?闪几次眼睛?看人的眼神,是给人信心还是给人打击?有些人跟我们讲,“你讲话很冲。”“有吗?有吗?”他当然不知道他啥时候不对。所以我们要知自己的过,首先要突破一个关卡,叫“习气使然,浑然不知”。
 
    比方,不知道我们所有教育界的同道,有没有曾经听到自己的学生在交谈,“老师好凶!脾气好大!”刚好被我们听到。当老师的人过去,“我脾气有大吗?我脾气有大吗?”他那个当下脾气就很大啦,还问学生?当我们被人家批评的时候,当下听到了,火上来了,那人家讲得很对。所以有一些习惯,可能几十年我们自己发现不到,这个时候怎么办?得深入经典对照自己,才能知过,才能进一步谈得上改过,看经典、听经,对照自己。再来,更谦虚的落实《弟子规》说的“闻誉恐,闻过欣”。我假如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,每天还做错,还影响自己的学生,那我们就有愧自己老师这个身分,早一点改过,我才对得起学生,那人家指出我们的问题,应该是很欢喜。人家指出我们的问题,我们不欢喜,是我们抱着面子、抱着习气不放。人家一讲我们欢喜,因为我们念念为学生得利益,我们念念为自己得利益,所以才会欢喜。因为知过,一改,自己就提升了,这才是自爱啊。所以不自爱的人才会好面子,才会抱着习气不放。
 
    坦白讲,几个人懂爱啊!爱,首先从自爱做起。我谈到这里就非常感激我的父亲,我父亲虽然没打过我,但我确实还是挺调皮的,有时候做的行为让父亲实在受不了了,那个家法真的拿出来了,挺粗的。我就会突然想起一句话,叫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看那个这么粗,我赶快要认错。所以人有时候会被父母、被长辈责罚,就是错了还不认错,那长辈要打我们的记性,把我们的那种固执、那种叛逆要有所调整。我爸爸棍子拿出来,我就“爸,我错了”,就不会被打了,是不是?要逃打。那当然,父亲也藉这个机会点,好好的把我的问题讲清楚,让我不要重蹈覆辙。而在教育我的过程,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:“孩子,你要自爱。”哎呀,这句话重复了好多遍,印象特别深。当听到师长老人家说,“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”,听到这个“爱”字,那个“自爱”就跑出来了。不能糟蹋自己,而且糟蹋了自己是伤了所有爱护你的人,他们为你操心,为你担忧,这怎么是回报爱我们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呢?这样我们就不知恩报恩了,就比较没有良心了。
 
    我父亲常常劝勉我要自爱,我长大以后,有一次跟我母亲在谈话,我母亲说,“每次你爸爸教训你,那些道理你到底懂不懂?”我妈在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讲,很配合我爸爸教育我,但是她在旁边听,不知道我这个小学生听得懂不懂。后来我跟我母亲讲,句句都懂。我父亲在教训我的时候,我从没落一个印象说“爸讲这句话我不懂”,从来没有。为什么?因为父亲是用真心在跟我们讲,真心跟真心会相应的。所以真的是回想父亲教育我们的那个神情,现在还历历在目,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,体会很深。所以我们三个姐弟常常互相劝勉,“爸妈对我们这么好,我们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多操心。”
 
    我们要突破习气使然、浑然不知,要先明理,你明白道理才能自我观照、自我要求。经典,首先第一个重点,“教育者首先受教育”,因为经典强调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我们谈自我教育的重要性,首先第一个纲是“教育者首先受教育”。我们刚刚讲到心态,一个当父母的人,假如孩子来临的时候,他不先觉得是要先教育自己,他就想着要教育孩子,他不会把孩子教育成功的。比方,我们常常父母在对孩子发脾气,“我给你讲多少次了,你都不听。”其实父母在那里情绪化的时候,他已经没给孩子好的表率了。“我都给你讲多少次了”,他也不了解以身作则才是教育、身教才是教育重要的一环。其实从言语当中,他对教育的认知都已经不够了,他应该要先受教育才对。
 
    所以我们要到学校教书以前,我们就有一种态度,也是跟着师长学到的: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教小孩。有情绪了,我们自己就控制不住习气了,怎么去教他?而且孩子铁定落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脾气嘛,你讲了哪些道理,坦白讲他记不了多少。所以脾气大的父母,他跟孩子讲什么,孩子事后回想,想不了什么,因为人都笼罩在那个情绪化当中。所以有脾气就不要先教孩子,可以先离开,稳一稳情绪再说。当父母的人如此,再来,当老师、当领导的亦是如此。
 
    这个心态有了,就抓到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,“君亲师”的理都是相通的。我们复习《论语》里面讲到的,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,“君亲师”其身正,你不用要求,你的德行就感化孩子了。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。自己没有以身作则,虽然三令五申,孩子、学生、下属也不见得会遵守,甚至会形成不好的现象跟风气,叫阳奉阴违,父母、领导在的时候跟不在的时候是两个样子。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孩子阳奉阴违,不要先跟他发脾气,首先要反思,我们自己有没有先以身作则,因为身教才是教育的根本,所以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
 
 
 
   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40913i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

微信公众号:fhzdgy

扫码关注反黄之盾官方微信公众号

*使用手机戒色战报

*使用手机功过格

*获取更多学习资料

最新评论
用户名: 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
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

Q群: 218813922 QQ: 516104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