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看最后一段,在《论语》当中,“子张问行”。子张,他姓颛孙,名师,是陈国的人,小孔子四十八岁。我们注意到,孔子身边很有成就的这些弟子,都小孔子四十几岁的好多。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,子张也是七十二贤之一,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,当时候他们跟著孔子才二十出头,就这么有成就。我们现在想到这些贤人,二十几岁学问就这么好,不好意思,汗颜,我们要赶紧加油。子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,夫子,人要怎么样才能达得到,这个行是什么?处处行得通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。结果,“子曰”,孔子回答到,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。一个人言语非常忠诚,守信用,行为非常的笃实,恭敬,这个笃实就是很朴实、很实在。他有言忠信行笃敬的德行,“虽蛮貊之邦行矣”,虽然他在远方,这些其他的民族,都能够跟人相处得很好。这个行,就是没有任何跟人家相处的阻碍,很快的就取得人家的信任。
在周朝的时候,泰伯、仲庸,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家,到了现在江苏一代,那个时候也是还没有开化的民族,其他民族,他去接触了,居然这个民族推他为君王。你就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,人有德行,到所有的异族都佩服他,推他为君王,听他的领导。“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”,这个人反过来,没有德行,“虽州里行乎哉”,纵使是在自己的家乡,最近的这些地方,能够走得通吗?这个“乎哉”就是带著感叹怀疑的语气,能行得通吗?而这些君子,他言忠信行笃敬的态度,就好像“立”,他站著的时候,就见到了这个教诲,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。“则见其”,这个其就是指言忠信行笃敬,“参于前也”,就好像立在他的面前一样,他时时不敢忘。“在舆”,就是他们坐在车上,这个舆就是车上,就好像又看到这个教诲,“见其倚于衡也”,这个衡是指车子的横木,好像那个字就印在那里。所以古人修养德行非常的慎重,不敢懈怠,不敢松懈,这也是不断的往“不可须臾离也”的境界在迈进。
接著夫子讲,“夫然后行”,一个人对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能时刻不忘去力行,如此,这个夫就是指如此这样的意思,他假如能做到如此、做到这样,然后行,他一定走到哪都行得通,都受人欢迎。现在很多父母都担心,我以后孩子能不能跟人相处,会不会受人欢迎?起这个念头,叫杞人忧天,应该怎么样?真正让自己的孩子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就对了,你以后就不操他的心。子张听完老师的教诲,“书诸绅”,这个书就是书写,就把这段话写,这个诸是之于的意思,这个之什么?就是指“言忠信,行笃敬”,于就是在,就把这个教诲记在,绅是指他衣服的衣带,就把它写在衣带上,时时怕忘了,赶紧再拿起来看。所以子张的学习态度也不简单。
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://www.dizigui.cn/clsfx_1808165.asp,欢迎转载,感恩!
恭摘自 55-028-0044
感恩老师!